首页 - 股票 - 研报 - 正文

以攻代守 抓投资主题--基金投资组合分析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灵 山 2006-02-12 12:25: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4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206只基金2005年第四季度季报已经全部登台亮相。

  2005年第四季度有较多基本面因素对证券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继续稳步推进;QFII家数和新增额度的获批节奏加快;能源产品价格改革呼声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公司法》和《证券法》完成修订;中国石油以退市为目的收购三家A股上市公司;中美纺织品谈判达成协议;上市公司即将开始2005年年报的披露。去年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季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同比下降8.87%,反映出投资过热后供大于求的负面效应,能源价格上涨造成多类行业的成本上升,2005年年报业绩下降已成定局。面临这样的形势,基金经理们又在第四季度做出了怎样的持仓调整呢?我们不妨根据基金组合数据情况,洞察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

  后市有信心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分析,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仅选取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来进行对比。从已经公布报告的基金股票持仓汇总情况看,去年第四季度股票持仓占净值的比例由第三季度的71.41%上升至72.80%,说明基金经理在第四季度对后势的继续看好。

  总体看,在2005年第四季度市场触底上升的过程中,基金有增加股票持仓结构的操作,不仅提高了持股集中度,也增加了持仓比重,显示基金对后势颇有信心。

  核心资产换班

  从基金行业持仓汇总情况看,2005年第四季度股票持仓市值所占比例最大的前五个行业和第三季度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交通运输的市值比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仍稳居第一名的位置。信息技术业的市值比例则突然跃居第二名的位置,成为新秀。机械设备的市值比例有轻微的上升。电力、供水供气则由第三季度的第二名滑落至第四季度的第五名。而食品饮料则下滑至前五名之外。

  这些情况说明基金对行业投资重点领域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并显露出战略性变化,前五个行业共同持仓市值所占比例由第三季度的37.98%下降至第四季度的3.55%,行业集中度下降。

  从股票持仓市值所占市值比例增减变化居前的五个行业上看,基金在2005年第四季度较大幅度增持了房地产、信息技术业和金融保险业等行业,其中信息技术业、采掘业和金融保险业的行业市值所占比重较大。

  另外,交通运输、仓储业,金属、非金属,电力、供水供气尽管遭到大幅度减持,分析基金持仓行业市值的变化,有以下特点:由于宏观调控呈现上游产业供大于求的状况,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基金明显降低了在原材料类行业上的持仓集中度;特别是前期重仓的行业仓位被大幅下调;属于能源类的石油化工、采掘业的市值比重出现上升,显然基金经理对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预期较高;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作为非周期性行业比重明显提升;属于日常消费领域的医药、食品饮料调低市值比重,显示基金经理对消费转旺的信心不足。由此可见,股改背景下基金经理侧重个股的投资策略,导致行业持仓集中度的降低。同时,其在行业偏好上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石油化工、采掘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成为其看好的领域。

  防御性品种受减持

  基金减仓明显的股票看,在弱市中的防御性品种受到减持最为突出,特别是公路、港口、机场和部分消费类股票。事实上,这类股票并没有基本上的负面变化,流动性风险的爆发是导致这些股票整体下跌的主要因素,而在市场出现转机的情况下,基金的积极投资是造成这种风险爆发的诱因。从长线投资的角度看,这类股票在充分消化现有风险后,仍会再次成为机构青睐的对象。

  交通运输、原材料类行业被减持较多,被套现的股票集中度不高。按基金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看,基金2005年第四季度所持股票和第三季度相比,共有92只股票被减持,包括交通运输15只,钢铁化工有色等原材料12只,医药11只,机械10只,商业6只,电力5只,信息技术5只,汽车及配件5只,其余股票行业分布散乱。被减持股票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原材料、医药、机械类行业。从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看,减持比例最多的前十只股票显示,有6只属于交通运输。在被基金减持的股票中,G长电、赣粤高速仍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

  公司季报业绩左右基金操作

  基金在2005年第四季度进行增仓和减持股票的操作,是否依据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季报的业绩变化和相关信息,而相应进行持仓结构的调整呢?

  通过对比增仓和减持股数占流通股比例变动最大的各10家上市公司来看,被增仓比例最大的前十家上市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除了吉林化工亏损,属购并题材以外,都在0.25元以上。10家公司中8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而且除了吉林化工下降外其余9家主营业务利润均实现增长。

  被减仓比例最大的前十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则相对逊色。

  由此可见,基金进行仓位调整主要依据对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的结果,被减持的公司业绩状况逊于被增持的。显然,在第四季度基金已经在依据第三季度季报开始进行仓位调整,以把握年报行情。

  总体看来,基金均对市场保持相对乐观,各类型基金均提高了仓位。多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调仓的方向比较一致,且均有提高仓位的动作;多数基金都判断2006年宏观经济会有减速,但存在经济转型的结构性机会;基金持股在总体上在保持防御的同时逐渐转向进取,相应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重仓股调整:

  一方面降低了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的持仓,另一方面又增持了对投资拉动的房地产和机械设备行业的持仓,增持了信息技术、金融、传媒等业绩增长预期的相关行业;

  4季度基金重仓个股与其行业配置的动向一致,增持的有银行、房地产、电信行业类股票,而机场、高速公路等防御性个股有明显减持迹象,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也进行了个股的调整。4季度新增的重仓股围绕购并、私有化、股改等投资主题展开,行业特征则越来越模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