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正文

港澳策略:业绩为基础 超跌是契机!

来源:港澳资讯 2005-12-16 10:12: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港澳一条龙:
  
  今后资产证券化将着眼于撬动一般企业的直接融资
  
  目前,资产证券化试点正成为国内金融界的新热点,业界也颇为关心有关试点的走向。央行副行长吴晓灵(15日)撰文指出,今后国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包括不良贷款,同时,证券化标的可从信贷资产向其他资产扩展,如企业应收账款、基础设施收费权、房地产物业租金等。她表示,这些资产的证券化可以极大地扩展一般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成为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方法。实际上,此前中金公司推出的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首只拥有内地资产,即将于本月21日在香港上市的越秀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就属于此类。从吴的表态来看,今后这方面的新产品上市将加快,比如房地产业呼吁非常高的REITs。吴还表示,国内还可充分运用证券化技术,探索政策性金融的实现途径。她介绍,在日本、韩国,资产证券化已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国外实践证明,通过资产证券化对项目现金流和风险进行重新配置,由投资者提供低风险融资,政府吸纳市场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有利于政策性项目的市场化融资,这对我国很有借鉴作用。
  
  社保基金拟以三种操作方式实质启动国有资产划转
  
  从国务院决定研究将国有资产划转给全国社保基金至今已有三年,但划转的工作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社保基金会理事长项怀诚近日透露,国有资产和上市公司股权向社保基金的划拨工作将全面展开。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起草相应文件。按照社保方面的设想,如无意外,国有资产划转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将采用以下三种操作方式:一是,社保基金会作为资本市场长期的战略投资者,为维护市场稳定,可在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划入社保基金之后,在一段时期内持有划转的国有股而不进入市场流通变现。二是,社保基金会将来会尽量不直接在证券市场内变现股票,而是考虑借鉴盈富基金的模式,通过在场外向投资者发售基金的方式逐步变现,以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变现收入一般情况下将再投入股市,以保持市场资金平衡。第三,对于划入社保基金的国有股,社保基金会只行使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这样既不会改变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格局,也不会影响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

  境外上市大型国企回归A股可能的模式
  
  近年来,国内一直呼吁要让优质国内企业回归A股。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曾表示,在国内资本市场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支持境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好的企业再发A股。虽然这一说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根据《公司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定义下,境外注册的公司不能直接回国发股,这也是红筹公司当年始料未及的。目前,国内已实施海外红筹上市的公司发行A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联通模式”,即国内母公司A股上市;另一种是将国内子公司改组成一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国内上市。这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将国内子公司申请IPO;其二是海外红筹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国内上市公司来直接控制境内上市公司,如“上实控股”控股“上实联合”。上述两种模式可以被看作是红筹公司在境内上市的基本模式。此外,由于CDR的推出尚无时间表,国内A股股权“全流通”后,境外公司还可通过外资并购直接收购国内A股上市公司,达到回归A股市场的目的。
  
  券商重组,管理层青睐大国企冷落外资
  
  港澳曾介绍,近期,证监会又暂缓了已有的券商合资项目的批复。有权威人士日前又称,外资投行提出的参股甚至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申请已停止审批。这就意味着像高盛参股高华证券,瑞银与北京证券合资这种“买门票”式的外资重组模式,近期内不会再有第三家。在内外压力下,外资似乎在管理层眼中正处于失宠状态。而目前风头正劲的大型国企也越来越有望成为外资的替代者。一些中小券商的有关人士日前称,目前管理层似乎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券商重组。实际上,大国企的参与可以让目前处于困境的券商重组,在短期内就出现转机。同时又可避免业内对开放过度,造成国内压力的质疑。不过,由于大国企在国内生态环境中的强势地位,其对业内的冲击将不仅是市场上的,而且是监管本身的。此前,部分小券商挟大国企背景,在新业务开放上向管理层要价,说明管理层想加快券商重组还需慎重。

  证监会对股改造成的基金被动超限网开一面
  
  近期,基金因股改被动“超限”而被迫减仓正引发市场的关注。据透露,上个月底,证监会基金部向各基金公司和基金托管行发送了《关于基金因股权分置改革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问题的复函》。基金因股改被动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并非基金主动买入,不属于《证券法》规定的“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中的买入行为。对确无意向主动持股5%以上的基金,可单向卖出股票,由此取得的收益归属于基金。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只要基金不是主动买入,而是因股改而被动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比例,应该都可以参照上述规定。
  
  国内偏风险监管、迷功能监管的思路应调整
  
  “分类监管”和“功能监管”,是描述当前国内金融监管现状的两条主线。发轫于证券行业的“分类监管”,正如流行时尚一般席卷到保险行业、期货行业、信托行业乃至银行业。“分类监管”的核心是风险导向型监管。由于存在主观性因素,以风险监管为导向,若把握不好“度”,就会抑制发展。以证券业为例,国研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曾评论说:在分类中如果过于强调券商规模(如最近一年的净资本金),实际上就会将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券商排除在外,形成事实上的对中小券商的歧视。同时,在实践中,“功能监管”的弊端体现在,一是难以形成制度性的框架(包括监管部门的沟通形式),二是“边界性”金融业务易成监管“死角”。金融监管部门的冲突表象化,则是“功能监管”失效的重要表现。譬如,对于央行支持的建银投资重组中小券商,银监会以将风险转移到银行业为由,要对建银投资进行密切监管;保监会则担心银行窃取其机密信息,而对银行托管其资金“深表担忧”等。另一方面,在金融业日益开放的背景下,监管部门沟通及信息交换的不足,又给经验丰富的跨国金融巨头以可趁之机。比如,就在中国本土金融企业想方设法打破“分业经营”界限的时候,荷兰ING集团已经不动声色成为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门类的企业,提早在中国实现了“金融控股”。“功能监管”由于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其不足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市场,只适于作为权宜之计。香港市场对越秀REITs认购热烈

  项怀诚称“中行、工行要多少钱,我就投多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驻港股的动态备受关注。社保基金理事长项怀诚14日在香港一公开场合透露,社保基金已获得国务院批准入股中行和工行,不过对于投资金额并无限制。他说,“具体(投资)多少,这要看中行需要多少、工行需要多少,我表示一个态度,就是中行你要多少,我就投资多少。”他同时介绍,目前社保基金持有约8亿美元外币,估计年底前可增至10亿美元,这些资金可望投资海外,待相关程序准备就绪时,就可投资海外证券。他说,“我们每次来,都对你们说‘快了、快了’,对不起呀。不存在说,我(社保基金)来了就好;我不来就不好。我来了,是我愿意增强香港股市的好行情。”他还强调,海外投资并不等于就是投资H股,策略和时间全视预期回报而定。国内机构要尽快结束割裂外汇、货币市场的思维

  瑞穗事件对日本金融市场的冲击有望被抹平
  
  近期,日本瑞穗证券因低级错误导致巨亏事件,给了复苏前景看好的日本金融市场当头一棒。消费者保护组织JapanAssociationofConsumerAffairsSpecialists的金融服务部门主管MiekoTanno说,“这是一个不幸的事件,它正巧发生在日本民众深受鼓舞,想成为投资者而不是储蓄者的时候,除非发布新的法规并改造网络系统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否则个人投资者在股市里不会觉得安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不得不出面,以尽量挽回“损失”。日本财政金融大臣与谢野馨和其他政治人物周二(13日)就批评一些券商利用瑞穗事件攫取的是暴利,虽然与谢野馨还表示,按照他的理解,这些交易是符合监管规定的。他提到的券商包括瑞银、摩根士丹利日本、雷曼兄弟证券、瑞士一波、日本的NikkoCordialSecurities和野村证券等。6家券商在瑞穗事件中,估计获利达168亿日元。据消息人士透露,6家券商遭日本官员批评后,有意捐出这168亿的意外之财。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获利捐给证券研究和公共关系相关的一个特别基金。有的还准备与相关部门协商归还的方式。瑞穗事件对日本金融市场来讲,正应了好事多磨的说法。
  
  市场综述:
  
  可以在回调过程中关注超跌个股的短线机会
  
  两市大盘承接强势小幅高开,由于市场处于较为密集的阻力区内,市场上攻显得并不流畅,但板块热点此起彼伏,多个题材竞相表现,使得市场虽然整体攻击力有限,但较好地维持了市场热情,成交量明显放出。盘面看,多个热点齐发,引发市场热情,市场活跃度得到快速提高,为市场营造出较好的声势,并且市场逐渐摆脱对中石化的依赖,大市值个股成为稳定市场的定盘星,在关键时刻担当统帅,给大盘带来稳定得上攻动力,市场局面开始得到扭转,市场获得较为和谐的共振效应,但考虑到目前市场处于转折初期,并且刚刚突破第一封锁线,因此持续性还要经受考验,可以在回调过程中关注超跌个股的短线机会。总体来看,市场不仅需要热点的配合,同时更要有量能的持续放大,否则股指还可能围绕着半年线展开反复,短线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核心资产股体系以及具有题材配合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个股。大盘选择何种方向运作,后市将如何演绎,个股黑马如何寻觅,详情请免费垂询021-27327072。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