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7月12日消息:据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出台的增加入市资金的有关措施,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增量资金规模的揣测,市场人士测算,各项措施均落实将新增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入市。
入市资金规模测算
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师认为,现在比较明确的增量资金就是QFII的60亿美元,而三家银行系基金的总规模则有望达到百亿元以上,陆续入市的增量资金预计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水平。
多名分析人士指出,这次的政策组合拳是为未来的增量资金入市作准备,所谓“大渠先挖好,水到则渠成”。但是,渠道虽畅,有动力流入的“水”的多少才是增量资金真正的规模。而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市场活力的提升等因素对增量资金入市的积极性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最为明确的当属增加的60亿美元QFII额度,换算成人民币资金将近500亿元。
接下来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以及建行系基金,这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规模之和突破百亿元应当不成问题。
越不确定的越容易成为焦点。“由于‘允许基金管理公司用股票质押融资’这项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弹性都非常大”,那位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们公司同事对这条信息的讨论也最为热烈。”
为什么说这项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弹性非常大呢?其变数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金公司的股票”是指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金买入的股票、还是客户资金投资的个股,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其二,能够质押的股票比例将是多少,能否突破50%?还是这个比例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其三,基金投资的股票当中有多少能够跨越质押要求的门槛?其四,接受股票质押融资这项业务的银行有多少?
如此之多的不确定性令测算基金股票质押融资资金的规模成为一大难题。
加大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入市力度和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这两项,则取决于这些机构入市的意愿,“社保基金、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思路。”上述那位分析师表示。
而“对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保荐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资金“不是给券商炒股票的”。银河证券注册分析师任承德认为。
制度建设和市场信心是前提
“增量资金的开闸和真正入市之间是有区别的。”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直言道,“而资金入市的意愿和规模,将和市场参与各方对未来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的预测、上市公司与金融中介信用的建立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情况关系密切。”
“开放式基金的大发展曾经创造了行情,却没能持续下去,说明增量资金的入市只能改善市场的走势,而不能将趋势整个扭转。”张长虹认为,“扩大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群、建立更加公正公平和透明化的市场、拓展市场参与主体间的信用渠道才是重中之重。”
“国内证券市场已经过了资金推动的时代。”任承德认为,“拓展入市增量资金的规模,也需要各项配套措施的跟进,否则增量资金入市的意愿会大打折扣。目前货币市场资金那么多,而选择进入股市的资金非常有限就是最好的例证。”
任承德表示,加强监管、大幅提高违规成本,严格处理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度,并创造一个大家更有信心参与的市场,这样,增量资金的开闸对股市的正面推动效应才会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