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又有新说法

证券之星 作者:芮群伟 2001-05-21 18:08: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国有股的减持,涉及到观念、原则的争论,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其中分歧争执必然存在,并且是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自财政部官员提出国有股减持的意见后,市场一直以为国有股减持的模式已经确定。然而从有关权威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果说上周吴邦国在宝钢关于国企改革的讲话是对国有股减持的原则的某些认识,那么,体改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近日的讲话,就是对财政部模式的不同意见。按照高尚全的意见国有股减持应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减持不能一步到位,二是国有股减持价格必须合理,三是大力发展机构者作为国股减持的主要承接力量。
分析高尚全的说法,具体的不同有这样几条:第一,减持不能一步到位既可以理解为沪深股市所有股本结构不合理的股票不能一次全部列出计划来减持,又可以理解为某只股票的国有股减持可以分几次实施。第二,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价格,按照财政部的设想是每股净资产值之上浮20-30%来确定转让价格,又要充分考虑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利益,这里的重点明显在于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上,国家利益是摆在首位的。第三,同直接配售给老股东方案不同的是,高尚全提出要让机构投资者作为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承接力量,这种方案显然同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早先提出的方案一脉相承的,其核心实质是证券市场的老股东不能直接分享国有股减持的市场差价利益。
据市场的传闻,关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确定有可能是按照股价市价打若干折扣率来定,如果是这个方案,那么国有股减持价格就会比按净资产值上浮20-30%的方法要高出很多,因为目前大部分股票,尤其是股本结构不合理的股票,它们的净资产值差不多只有2元多一股,而这些股票的市价则是十多元,两种方法确定的价格悬殊极大。在财政部提出减持主案后,市场是将其当作利多来看等,来定减持价格,那么对市场就绝对是个利空,不过从周一的盘口来看,市场尚未认同这个方法,但从近几日的交易情况看,关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确定方法恐怕仍未拍板。
国有股的减持,不仅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同时也涉及到观念、原则的争论,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其中分歧争执必然存在,并且是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