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4月29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明亚基金近期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
1)华厦眼科 (明亚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组织的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2024年度,华厦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0.27亿元,同比增长0.35%,净利润4.29亿元,同比下降35.63%。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11.74%,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滑4.00%。公司2024年眼病和白内障业务受医保DRG/DIP影响,收入趋于平稳。2025年一季度,屈光、眼视光综合、眼后段业务增长良好,白内障业务因集采政策影响小幅下滑。公司启动“365近视防控模式”,推进视光中心建设,提高眼视光门诊量,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发力成人配镜业务。《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促进眼科价格项目规范化,推动技术创新,助力近视防控,突出技术劳务价值。全飞秒4.0占全飞比超50%,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X 800预计5月装机,国产龙晶PR晶体手术具备市场竞争力。公司对成都爱迪在人才、管理、供应链等方面深度赋能。老龄化趋势推动老年性眼病诊疗需求增长,近视防控工作深化,干眼症和糖尿病患者诊疗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明确管理200家医院的布局规划,通过自建或并购方式进行扩张,稳健推进。公司重点考虑以欧洲、亚洲为主的并购标的,招聘海外投资并购总监,欢迎推荐并购标的和人才。
2)新里程 (明亚基金参与公司业绩说明会)
调研纪要:公司在医疗服务和医药板块持续发力,2024年门诊人次329万,住院人次25万,单床收入45万元;2025年Q1门诊人次82万,住院人次超6万,单床收入11万元。公司将继续坚持“医疗+医药”双轮驱动,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推进医院建设和医药板块发展。2024年医保收入占比52%,账期2-3个月,医院将优化医保结算率。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优化医疗服务价格,公司通过降本增效、优化病种结构、调整费用结构等提升利润率。DRG2.0在瓦房店第三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2025年1月1日起,对次均费用影响不大。公司通过定期评估需求,建立采购机制,加强处方管理和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满足非医保目录药品需求。盱眙县中医院等三家医院实施预付制,兰考第一医院实现即时结算,改善现金流。泗阳医院等多家医院正筹备升级,升级后提升品牌影响力、技术准入和政策支持。AI应用于检查、检验、体检报告解读及病历质控,提升患者理解和病历质量。高关税对医院设备采购基本无影响,公司推广医疗设备国产化。独一味降价34%,收入下降但利润影响不大,市占率80%,未来优化产品结构并寻求并购。控股股东近期无减持计划,部分财务投资人已减持,其他股东持股稳定。资产注入常态化,正推进合规性整改和交易方案设计,按市场公允价格定价。
3)华兰生物 (明亚基金参与公司线上会议)
调研纪要:华兰生物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761.27万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31,313.60万元,同比增长19.62%。血液制品供应相对不足,近年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数量持续增加,预计2024年进口白蛋白批签发量占总批签发的68%,对国产人血白蛋白形成竞争压力。公司主要产品2025年1季度销售价格基本稳定。重组人血白蛋白尚未上市,未来可能缓解国内人白供应进口占比较高的局面。贝伐单抗2025年1季度开始有销售收入,未来三年预计有1-3个新品种上市。2024年公司通过经营管理赋能、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等措施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实施稳健分红政策,2024-2026年平均分红额占比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30%。2024年采浆量为1586.37吨,未来将通过加强宣传招募、数智化升级等方式提升采浆量。行业并购重组是发展趋势,华兰生物会继续关注合适标的参与并购。公司调整销售策略,争取2025年取得较好业绩。
明亚基金成立于2019年,截至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1.58亿元,排名201/210;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1.58亿元,排名176/210;管理公募基金数8只,排名166/210;旗下公募基金经理3人,排名172/210。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公募基金产品为明亚中证1000指数增强A,最新单位净值为0.99,近一年增长10.12%。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