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11日收盘,煜邦电力(688597)报收于10.6元,较上周的11.67元下跌9.17%。本周,煜邦电力4月7日盘中最高价报11.19元。4月9日盘中最低价报9.12元。煜邦电力当前最新总市值26.19亿元,在电网设备板块市值排名106/120,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4230/5143。
4月10日业绩说明会,现场参观,公司在北京证监局、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的指导下,联合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股东来了》--投资者走进煜邦电力活动
问:请公司2024年度业绩较去年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答:2024年,公司智能电力设备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市场地位显著提升。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智能巡检、信息技术和储能等业务,实现围绕新型电力产业的多板块协同,推动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13.69万元,同比增长67.35%;公司主业稳健向好,受益于来自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各类业务订单的大幅增长,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问:请公司2024年度的净利润有大幅增长,其具体原因是?答: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32.38万元,同比增长195.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528.31万元,同比增长157.54%。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拓展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率,使得报告期内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受益于营业收入的增长与规模效益的显现,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问:请介绍下公司2024年度的研发投入情况和研发进展?答:公司始终坚持产研结合、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8,014.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52%,同比增长39.00%。2024年度,公司新增知识产权69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85项,包括专利154项、软件著作权230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
问:公司在低空智能巡检领域发展的情况如何?答: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公司低空智能巡检业务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升级,不断拓展产业应用场景。2024年,公司在巩固输电领域无人机智能巡检业务的基础上,将产品与服务拓展至配电、变电、水电及光伏等应用场景。2024年,低空智能巡检业务实现收入12,293.51万元,同比增长8.73%,三年复合增长率近28.19%。在无人机巡检方面,随着低空智能巡检在电网及各领域的应用拓展,公司在自主研发的巡检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优化。以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分析软件为基础,近年来陆续开发了无人机航线规划软件、无人机自主巡检PP、无人机巡检管控系统。同时,公司不断适配新的行业机型,已实现飞行任务下发、任务自动流转、飞机自动巡检、实时视频监控、成果自动传、空域自动告警等全业务流程的线上闭环,并在安徽、冀北、黑龙江等地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数字孪生方面,2024年,公司开展了云渲染平台技术、光伏场站数字孪生、输电线路数字孪生、变电数字孪生仿真交互、配电网数字孪生感知分析、水务数字孪生等六项产品的研发及优化,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深度。在行业拓展方面,公司在巩固现有输电领域智能巡检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至变电、配电等领域。并在水电、光伏等领域基础上,开拓了森林防火巡检、海上风机巡检、高铁线路巡检等新应用领域,为低空智能巡检业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24年底,煜邦无人机机场及智能运维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中煤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等央国企项目。
问:请公司2024年度在手订单有多少?答:受益于国家电网投资增长及智能电能表与终端设备进入轮换周期,2024年智能用电产品招标量和招标额较往年呈增长态势。公司以募集资金建设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检测设备全面投产,产能规模、工艺稳定性和质量管控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度,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确保产品技术领先。同时,公司优化组织结构,设立专人专岗负责售后跟踪与客户服务,提高需求响应速度。上述举措显著提升了公司在电网智能电力产品招标中的竞争力。公司在2024年国家电网集中招标中,中标总金额达4.2亿元,在八十余家中标企业中位列第二十名,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8.03亿元,为公司未来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问: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情况如何?答:2023年7月,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煜邦智源,业务覆盖储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储能项目从设计、开发、建设到运维的全套解决方案与实施。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发展迅速,在产品研发、产能建设、市场推广及项目实施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5GWh储能电池模组及PCK自动化产线于6月投产,累计直流侧业绩超1GWh, 完成100MWh以上规模项目三个, 在取得关键业绩与行业地位的同时,拓展了一批优质行业合作伙伴。2024年,储能业务累计实现交付额3.05亿元。2024年,储能研发团队完成了大型储能预制舱、变流升压一体机、工商业储能一体机等产品的研发和定型。公司实现了1P52S自主知识产权电池PCK的研发、定型和量产,该产品通过了新国标试验并获得了相关报告,销售量达到200MWh以上。公司推出了风冷、液冷系列工商业一体机产品,并在多个工商业储能项目中交付使用。公司自主研发并量产了5MWh、3.35MWh液冷直流集装箱储能系统产品,这些产品设计紧凑高效,成本控制能力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与云平台的研发也在高效推进中,目前已进入测试联调阶段。2024年,公司在储能领域累计立项科研项目12个,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万元,专利申报19项,且全部获得受理。在储能领域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还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
问:请介绍下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规划及战略布局?答: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夯实智能电力产品研发基础确保质量与创新并重公司将延续2024年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制度和经验,保障2025年各个重点及内控项目的顺利开展。在技术储备方面,公司将准备多套技术方案,为下一代产品的迭代做技术预研,确保公司在智能电力产品领域的领先地位。深化智能巡检技术研发,开启I巡检新时代2025年,公司将依托在无人机和点云技术方面的积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场景I巡检解决方案。通过I盒子+无人机、边缘I+遥控器的产品形态,实现自动发现目标、自动规划航线、自动采取恰当行动,让巡检更安全、更高效。公司还将积极拓展低空经济项目,抢占新的发展赛道。加速储能产品研发进程,布局新能源市场2025年,公司将加大投入,加速研发进程。计划搭建储能产品组、电力电子组和应用软件组等多个专业团队,开展储能电池包、户外柜、电池舱、变流一体机等产品的设计、测试定型、认证及量产工作。同时,还将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程。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与管理在2025年,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与管理,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一如既往地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为公司储备更多的研发和测试、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和研发团队的建设。公司亦建立了一系列技术创新考核机制,充分体现研发人员的劳动价值。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5、扬帆出海,加强海外合作与发展2025年,公司继续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将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迈入崭新阶段。公司将以澳洲、东南亚、中亚等区域为重点,深度挖掘市场潜力,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化布局。公司将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市场拓展等多种方式,与全球伙伴共同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产业链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国内电力企业协同出海、共谋发展。在全球市场拓展中,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快构建覆盖全球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问:对等关税对于公司的智能电力产品业务是否有影响?答:公司的智能电力产品业务以国家电网以及南方电网为主要客户,没有销往美国的产品和相关业务,公司的单相表、三相表以及其中的计量芯片基本上都是国产化的,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