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每周复盘 - 正文

每周股票复盘:莱特光电(688150)2024年业绩预增超100%

来源:证券之星复盘 2025-02-22 13:00: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截至2025年2月21日收盘,莱特光电(688150)报收于21.68元,较上周的20.82元上涨4.13%。本周,莱特光电2月21日盘中最高价报21.72元。2月18日盘中最低价报20.51元。莱特光电当前最新总市值87.25亿元,在电子化学品板块市值排名16/3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801/5130。

本周关注点

  • 【机构调研要点】莱特光电2024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119.34%
  • 【机构调研要点】OLED在手机端的渗透率2025年将近60%,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机构调研要点】公司新产品Red Host材料通过客户量产测试,今年有望成为新的发力产品
  • 【机构调研要点】叠层OLED技术已应用于多款终端产品,如华为手机Mate 70 RS非凡大师等

机构调研要点

2月14日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2024年业绩情况?答: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56.9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119.34%;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对损益的影响,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21.14%。

问:关于OLED行业发展及公司对OLED终端材料业务的展望?答:OLED行业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OLED在手机端的渗透率将近60%,对OLED终端材料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尺寸应用市场,国内京东方、维信诺先后宣布投资建设8.6代高世代线,有望加速OLED面板在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屏等中尺寸应用领域的渗透。叠层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2024年多个品牌已推出搭载双层OLED屏幕的产品,这将进一步拉动OLED发光材料的需求量。公司作为国内OLED终端材料重要供应商,持续供货头部面板厂商,重点布局了红、绿、蓝三色发光功能材料(Prime材料)、主体材料(Host材料)及掺杂材料(Dopant材料)。新产品Red Host材料通过客户量产测试,今年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发力产品。

问:公司研发团队情况如何?答: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10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8.65%,涵盖有机化学、精细化工、光学、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核心技术团队以博士领衔,硕士为主,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拥有丰富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

问:目前叠层技术在终端产品的应用情况及叠层技术对于材料的需求变化?答:叠层OLED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多款终端产品,如华为手机Mate 70 RS非凡大师、荣耀手机Magic 6 RSR、苹果iPad Pro、华为MatePad Pro等,车载显示领域也有极氪001、007等车型搭载采用叠层结构的柔性OLED中控屏。叠层OLED器件是由两个甚至更多个发光单元通过电荷产生层串联而成的新型OLED器件,具有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其结构是在目前OLED各功能层的基础上,新增连接两个发光单元的CGL层材料,起到产生电荷和传输电子的作用,发光层材料用量较单层OLED器件有所增加,相关材料厂商有望从中受益。

问:OLED终端材料技术壁垒是什么?不同OLED 材料研发难度差异有多大?答:OLED终端材料核心技术壁垒在于材料厂商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分子结构式,该分子结构式不仅要保证材料自身性能达标,且在与其它十几种材料搭配后仍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不同材料开发难度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专利技术壁垒、材料性能要求、生产工艺等方面。

问:6代线对于材料的拉动?答:据公开资料,8.6代MOLED生产线项目,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2290mm×2620mm),面积比6代线基板扩大了2.16倍,且主要采用LTPO背板技术与叠层发光器件制备工艺,OLED发光材料用量将显著增加。目前京东方相关产线正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所采用的相关技术能够使OLED屏幕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高世代产线能够提升对中尺寸OLED产品的切割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加快OLED技术向中尺寸显示领域渗透,带动OLED材料需求进一步增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莱特光电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