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2月18日芯联集成(688469)发布公告称中信证券、JP MORGAN、UBS、长江证券、华创证券、平安证券、申万菱信、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华夏基金、信达资本于2025年2月17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汽车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应用方向,在智能驾驶相关业务,公司有哪些布局?各车企均发布了智驾战略,预计智驾将加速普及,公司对应的业务增长情况如何?
答:智能化是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下半场,公司已做好全面布局,部分产品已经率先实现了突破和量产。智驾技术正在经历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将直接拉动模拟芯片、功率、MCU芯片的增量需求。
对模拟芯片来说,传感器驱动着对模拟芯片需求的增长。任何一家的智驾系统,都依赖多传感器的融合方案,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这直接推动了对高精度模拟芯片的需求。例如在感知层,大量传感器均需配套模拟前端芯片(FE)、信号调理芯片等,用于信号采集、滤波和模数转换。同时,智驾系统中激光雷达被广泛采用。公司的VCSEL、MEMS振镜、BCD工艺为基础的驱动芯片等,均为激光雷达的核心芯片。
对功率芯片来说,电动化与智能化需要协同升级。智驾系统的能耗管理对电源管理和功率芯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协同升级中,除了对量的需求之外,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门槛还会促使供应端的进一步集中化。
对MCU芯片来说,这是智驾系统中控制层与执行层的核心载体,MCU芯片在新一代智驾架构中不可或缺。安全相关的执行层控制,依赖于高实时性高安全的MCU芯片,同时,末端电机和车灯等周边模拟芯片和MCU的进一步融合,单片集成趋势大大加强。公司提供的高压模拟嵌入高可靠性控制单元的技术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国产化率带来更多机遇。除去小功率硅基MOS芯片国产化率已经较高外,车载芯片目前实际的国产化率还不及10%。国产芯片具有巨大的可替代空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提出了全新的电气电子架构和芯片定义需求。车载国产化已经进入2.0时代,在提高国产化率的同时,中国芯片产业也需要配合终端从底层硬件上的协同创新。另外,近期看到国外汽车厂商也纷纷在中国建立供应链,用性价比更好的中国芯片支持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
公司在汽车客户上覆盖广泛,汽车的智能化对公司多个产品线带来多重机遇,包括功率、VCSEL、MEMS、BCD工艺平台、MCU等产品。
问:公司在AI服务器电源、机器人等领域,积极进行AI业务布局,公司在这些业务上有哪些重点突破或重大进展?未来的增长趋势和对公司的营收贡献情况如何?
答:公司在功率芯片、模拟芯片和MCU芯片上的全面布局,将会对以I服务器为代表的新型电源需求形成全面的支撑。
公司在I服务器电源作了全面布局以GaN和SiC为主的高频功率芯片及配套的BCD驱动芯片、以DrMOS为标志的融合型模拟电源IC芯片,是公司I领域的两条主线。前者将实现全系列芯片的大规模量产,后者已经率先实现单点突破。Deepseek将会大大加速中国I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公司将向行业提供全面国产化的I服务器电源方案,产品可覆盖I服务器电源总价值的50%以上。
同时,公司在I末端应用上提供高性能功率芯片和多品种智能传感器芯片。我们已经有机器人灵巧手的芯片订单,后续还将持续扩大公司为机器人新系统提供电源、电驱、传感器等各种芯片。
问:公司对SiC业务进展及对竞争格局的看法?
答:2024年公司在SiC业务上实现了10亿元以上的营收,预计2025年还将继续保持高增长。SiC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是基于公司SiC业务方面产品量产、客户定点的持续增加,技术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显著。
市场方面,SiC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优化,主要是SiC衬底技术不断成熟、良率上升带来的。器件生产的价格还是相对稳定的。当然,从长期来看,价格下降符合工业生产趋势,也符合SiC要进一步提升应用渗透率的需求。预计在6英寸转8英寸后,SiC产品会更具性价比。
公司在设备、技术方面布局更早,能够在这一趋势中把握先发优势,维持利润水平、提升市占率。同时,也将通过技术创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6英寸转8英寸的先发优势等,保持良好的产品竞争力。
问:2025年的资本开支情况,主要在哪些项目上?对公司今年如何展望?
答: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公司2025年的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模拟IC增产,SiC产品8英寸产能转化,和模块业务增产上。
2025年公司营收增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收入规模增长和折旧压力的稳步下降,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净利润也会取得明显突破,从而争取2026年实现全面、有厚度的盈利转正。
芯联集成(688469)主营业务: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
芯联集成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5.47亿元,同比上升18.68%;归母净利润-6.84亿元,同比上升49.73%;扣非净利润-10.74亿元,同比上升38.97%;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6.68亿元,同比上升27.1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上升15.4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上升48.83%;负债率49.0%,投资收益510.16万元,财务费用2.26亿元,毛利率-0.43%。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4545.03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282.84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