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2月17日*ST傲农(60336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2月16日接受媒体采访,长江证券、浙商证券、中信证券、上海证券报社、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社、证券日报、中国经济信息社、新猪派、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猪好多网、光大证券、猪易传媒、国盛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泰君安期货、华福证券、华源证券、天风证券、兴业证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2025年设定的养殖成本控制目标和生猪出栏目标分别是多少?
答:
目前公司在产单位的断奶成本已做到320元/头以内,在产单位育肥成本在14元/kg以内。公司通过在养猪场满产、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喂模式、提高人均饲养头数、进一步提升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水平、优化种群结构等措施不断降低成本。2025年生猪出栏目标是250万头左右,争取到年底断奶成本降到280元/头、育肥成本降到13元/kg(以当前饲料原料价格为基准)。
问:饲料板块在公司的定位?如何升效率,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重整后公司确定了“深耕饲料,优化养猪,发展食品”的经营思路,公司首要以稳健经营为主,注重经营质量,审慎把控发展节奏。重整完成后,公司将借助重整投资人资源继续深耕饲料加工业务,以高效恢复业务运营、快速改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作为经营重点。
饲料业务一直是公司占比最大的业务,2022年高峰期外销量达到297万吨,去年受重整影响,外销量明显下降,但口碑还在,客户对公司饲料产品的品质还比较认可。今年制定的外销目标是245万吨,实现饲料业务的突破。公司提升饲料业务的效率,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提升产能利用率,经过产能优化,目前保留的饲料产能约500多万吨,今年饲料业务如果能实现突破、完成既定的外销内供目标的话,产能利用率会有大幅提升,吨均制造费用将显著降低;二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提升人员效率;三是降低采购成本,使用重整资金恢复供应链管理,并联合产投方优化采购模式,大幅缩短采购应付款账期,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利润率水平。
公司饲料板块整体的规模体量基础仍比较扎实,产销规模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市场客户对公司产品有信心,这是公司多年沉淀积累打造的销售团队成果,后续要做出产品差异化,公司拥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有稳定的技术团队、庞大的研究数据库,将聚焦重点产品,进行产品升级迭代,同时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问:傲农在生猪养殖板块出加大“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该模式下如何确保农户合作的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
答:公司在发展养猪初期就已采用“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经验。福建和江西是公司的养殖优势区域,重整后保留的产能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省份,后续将重点发展福建及江西区域“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增加与农户合作的育肥栏位,作出区域产业优势。集团已经制定对合作养户开发及生物安全相关制度文件及要求,包括地理位置,养户背景调查、生物安全硬件配套及管控流程等。“公司+农户”合作育肥如果选择规模适宜的单场,容易做到批次全进全出,最大程度降低人流、物流进场频次,批次间隙可以维持较宽裕的消毒空栏时间,有利于日常生物安全管控,整体上并不比集团公司差多少。
问:生猪养殖未来出栏结构规划是怎样的?闲置产能如何逐步利用?
答:公司长期目标是实现自繁自养,短期经营策略上出于资源限制、综合考虑仔猪市场价格等,对生猪出栏结构会有灵活调整,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加大育肥出栏比重。
问:傲农的战略方向是否会因引入产投而发生变化?产投对公司经营管理的要求?
答:泉州发展集团牵头的产投联合体看好公司所从事的民生行业,认同公司“以农为傲、惠及民生”的使命。公司深刻反思了过去快速扩张的教训,原有经营管理团队积极接纳重整后的改变和提升。公司未来三年的经营管理团队将仍以吴有林先生为主,也会引入优秀人才,借助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经验和优势,避免盲目决策。
问:泉州发展集团进入傲农后,除了资金层面,还有哪些方面对傲农进行赋能?
答:泉州发展集团对公司的赋能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助力公司在泉州地区拓展饲料、养殖、屠宰、食品等生猪全产业链业务;二是通过协调金融资源,比如泉州银行,为公司在福建的十几个基地赋能;三是泉州发展集团现有的一些合作伙伴和投资资源,也可以为公司更大更长远的布局赋能。
问:生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傲农如何质增效?
答:饲料方面,“一升两降”,提升销量,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制造费用;养猪方面,资源配套到位并加强细节管控,实现稳健经营、平稳生产。
*ST傲农(603363)主营业务:饲料、生猪养殖、屠宰及食品、原料贸易等核心产业。
*ST傲农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9.25亿元,同比下降54.37%;归母净利润-8.19亿元,同比上升36.51%;扣非净利润-8.72亿元,同比上升39.94%;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2.69亿元,同比下降55.5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上升41.9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上升51.02%;负债率112.27%,投资收益-869.82万元,财务费用3.35亿元,毛利率4.04%。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