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2月14日海新能科(300072)发布公告称华福证券、河洲资产、弘裕投资、花旗中国、千泰投资、开源证券、希格玛投资、中信建投、德邦证券、汇丰晋信、森锦投资、海通资管、申万宏源、太平洋证券、信银理财、长江证券自营、中信证券、国泰基金、浙商资管、亘曦资产、东财基金于2025年2月13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一、海新能科董事、董事会秘书张蕊先生介绍海新能科公司情况、烃基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行业前景。 二、投资者交流环节 问:公司山东三聚 20 万吨/年生物航煤异构项目的进展如何?
答:公司山东三聚 20万吨生物航煤(SF)异构项目目前正按照计划积极推进中,取证、设计、设备采购工作已基本完
成,长周期、大型设备均已安装到位,正组织电仪、阀门、管道等小型设备的安装、调试,预计将于二季度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新增生物航煤等产品约 20万吨。
问:生物航煤行业目前政策执行情况?
答:2025年 1月 1日起,欧洲 ReFuelEU法案要求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添加可持续航空燃料(SF),添加比例为2%,2030年添加比例为 6%,2035年添加比例为 20%,2040年添加比例为 34%,2045年添加比例为 42%,2050年达到
70%。英国推出 SF强制性添加政策,已于 2025年元旦生
效。SF义务从占英国航空燃料总需求的 2%开始,到 2030年线性增加到 10%,到 2040年增加到 22%。据悉,2025 年 1月1 日起,欧盟和英国的航班已开始使用 SF。
我国生物航煤已于 2024 年 9月开启国内应用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 2024年 9至 12 月,主要参与单位为国航、东航、南航以及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郑州新郑机场、宁波栎社机场;第二阶段为 2025年全年,参与单位将逐步增加。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航油)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集采购、运输、储存、检
测、销售和加注为一体化的航油供应渠道商,负责超过 95%以上的国内航油供应。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F)加注单位,中航油采购生物航煤用于掺混使用。为确保安全与油品品质,国内 SF 生产商需获得民航局适航认
证。
问: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什么规划?
答:一是坚持务实创新机制,以改善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为研发目标,关注原料预处理工艺升级、加氢脱氧/异构催化剂开发、产品多元化研究以及现有生产工艺优化等研究开发工作;二是加强研发管理工作,明确研发方向,集中力量推进核心产业技术升级;三是加强公司与外部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探索共同研发、技术引进的合作机制;四是加快悬浮床加氢、生物质液化等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公司轻重资产并举的发展模式。
问:公司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答:公司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用好区委区政府、区国资委、海国投集团的政策及资源支持;积极对接主管部门,推动生物能源相关标准制定;继续推进生物柴油国内试点应用工作,与政府、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沟通和合作机制,争取渠道资源,加快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引入生物航煤需求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助力公司产业发展。
问:请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是否会开展并购重组?
答:公司未来 3年将持续以绿色发展为依托,坚持科技创
新、精益管理,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供应商、科技创新型生物能源领跑者。公司将心无旁骛攻主业,做大做强生物能源核心板块,在催化净化核心业务领域精耕细作。生物能源板块为核心战略支柱,承载业务体量和价值实现功
能,以坚定的长期投入和效益提升为发展方向;催化净化板块为中长期利基,是公司发展基础支撑,以推动新产品新业务发展、提升竞争力为主要任务。
在具体战略举措上,一是推动生物能源内生外延增长,在原料收集与开发、生物航煤等新产品升级、供应链管理、产业上下游的深度战略合作等方面着手;二是提升催化净化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生产能力,引入新技术、拓展新产品,持续扩大催化剂净化剂市场份额;三是继续强化技术创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研发投入,在生物能源与催化净化领域加大研发力度,降低生产成本,力争技术能力始终处于行业前列。 2024年 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公司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发挥上市平台并购功能,围绕主业拓展和延伸,深度广度布局生物能源产业;根据宏观形势变化,结合公司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有序调整资本结构,深入研究相关优质资
产,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公司业务协同发展。
海新能科(300072)主营业务:1、生物柴油的生产和销售;2、环保材料的生产和销售;3、新型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4、特色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海新能科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8.39亿元,同比下降65.55%;归母净利润-6.33亿元,同比下降107.84%;扣非净利润-6.19亿元,同比下降1.39%;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5.85亿元,同比下降63.9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123.1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77.91%;负债率37.94%,投资收益5461.34万元,财务费用1.0亿元,毛利率-0.76%。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900.13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7.23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