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隧道股份(600820)发布2024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280.34亿元,同比上升1.69%,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上升0.78%。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39.09亿元,同比下降1.78%,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下降2.04%。本报告期隧道股份短期债务压力上升,流动比率达0.9。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一般。其中,毛利率14.94%,同比增38.55%,净利率3.02%,同比减2.56%,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7.05亿元,三费占营收比6.08%,同比增3.38%,每股净资产9.22元,同比增6.6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2元,同比减529.44%,每股收益0.25元。具体财务指标见下表:
财务报表中对有大幅变动的财务项目的原因说明如下: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4年业绩在31.95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1.02元。
重仓隧道股份的前十大基金见下表:
持有隧道股份最多的基金为工银创新动力股票,目前规模为54.6亿元,最新净值1.001(8月28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6%,近一年下跌4.1%。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杨鑫鑫。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公司主要业务情况介绍;
答:隧道股份是国内第一家基建类上市公司,脱胎于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公用事业局和市民防办公室。
公司主要产业板块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传统业务,主要有规划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等,主要包括软土施工、道路、桥梁、管道、机场跑道、能源、环境、水务等基建业务。第二,非传统业务。非传统业务主要为基础设施投资,金融、类金融等业务。隧道股份是国内最早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企业之一,浙江宁波常洪隧道是国内内资企业首次采用BOT模式建设的工程。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通过BOT、BT、PPP等形式。其次,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形式开展对外投资,如公司与国改基金等共同成立基金,参与了徐工有限的混改,穿透下来,公司单体投资了18.8亿,该投资也是目前公司单笔最大的产业基金投资。此外,还有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业务。第三,创新业务。创新业务主要分为以下五块,情况如下一是,工程应急抢险和地铁维保业务,主要通过下属城盾隧安公司开展,该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公司化运作的应急抢险和地铁维保业务公司。2023年,服务城市新增厦门、天津,打开了香港、新加坡市场。二是,公司旗下上能院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扩围深化企业名单,主要业务包括长输油气、氢能、风力光伏发电、综合能源、双碳与ESG等的设计、咨询和总承包等。三是,数字盾构业务深入开展数字盾构业务创新模式,融合新兴技术的盾构自主驾驶已经累积应用了多个城市,涉及软土地层、砂性地层、复合地层等不同地层和常规工况环境。四是,智慧运营业务主要通过公司旗下运营集团,服务覆盖隧道(地道)、越江(跨海)大桥、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公路)、高速公路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部种类及轨道交通、城市区域综合养护、机场飞行区、高铁站城市公共配套等多元化设施运维项目。还成立了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去年完成了数交所首例数据产品交易。五是,数字化业务主要通过旗下数字集团、城建院、运营集团和上能院等开展。目前业务主要是第一,智慧基建,包括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底座、智慧城市建设监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综合管控平台等;第二,智慧交通,通过对城市交通路网的分析计算,构建公共资源快速配置、重大事件敏捷预测预警等,包括城市道路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管理(路桥隧)、城市智能停车管理、智能网联及车路协同等;第三,智慧环境,包括智慧水厂/污水厂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等;第四,智慧城市,通过构建全域立体统筹规划的云、网、边、端新型基础设施底座,为城市(片区)运行中的创新、服务、社交、出行、居住、安全、双碳等场景进行全周期数字化赋能,包括城市安全风险综合检测预警平台、低碳韧性智慧片区一体化服务等系列软、硬件设施和服务。第五,智慧能源,通过对能源基础设施的资产数字化,全量数据的融合分析,安全风险的精准量化管控,无人少人运行与智能调优,以基于数字孪生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赋能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包括城市燃气安全生命线监管平台,城市氢能加氢站运行监管平台,LNG接收站(油气储库)安全智能风险管控平台,综合能源智慧运行平台等。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