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汽车行业2026年度策略:技术迭代蕴新机,智驾与机器人共舞》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回顾2025:量稳价缓、出口与新能源双轮驱动: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实现“量稳价缓、出口与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格局:内需在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得到有效恢复,预计批发与零售双端同比增长,新能源渗透率继续提升,出口克服外部冲击影响,继续贡献增量且结构向新能源倾斜;价格战延续,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继续呈现出收入增速快于利润增速的特征。
展望2026:关注整车结构性机会与新兴产业:销量方面,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持续至2025年底,2026-2027年政策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车减税额度不超过1.5万元,对30万元以下产品新增购车成本比例更高,该价格带目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预计形成更强的销量冲击。展望2026年,鸿蒙智行、零跑、吉利、江淮等车企进入密集的新品投放周期,在产品力技术领先、新车矩阵丰富的优势下,部分主机厂有望持续提高销量和市场份额。
电动化方面,2023-2025年主流车企的纯电平台(如比亚迪e平台3.0、吉利SEA)完成验证,2026年将规模化落地新车型;智能化方面,L3级别智能驾驶落地在即,智能化升级正在成为2026年各主流车企新车型放量的关键驱动力,车企通过在新车型上大规模配置高阶智驾必备的核心硬件,匹配车企新车周期节奏,对整体销量形成拉动作用;全球化方面,比亚迪等车企2024-2025年在匈牙利、泰国、巴西等地新建工厂投产,2026年海外产能迎来释放。
新兴业务:Robotaxi(开放高速场景)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成本下行进入商业化拐点,主机厂与科技龙头Robotaxi业务在国内外多点开花,逐渐形成商业闭环;低速无人物流车/矿卡(封闭/低速场景)在政策支持与经济性优势加持下逐渐走向规模化;机器人产业链以智能汽车产业链为原始积累,智能汽车产业链向机器人产业链拓展形成技术迁移与精密制造能力复用、供应链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国产替代等多重优势,建议关注特斯拉、小鹏、长安、广汽等头部主机厂机器人布局与产业化进展。
投资建议:推荐处于新车强周期的乘用车头部企业、智能化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乘用车板块推荐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受益标的江淮汽车、零跑汽车;智能化板块推荐速腾聚创、德赛西威、伯特利、科博达、经纬恒润-W,受益标的地平线机器人-W,人形机器人板块推荐拓普集团,受益标的爱柯迪、均胜电子、中鼎股份、安培龙。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智能化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