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龙证券《甘肃区域经济专题研究:以“东数西算”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全球AI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拉动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拉动作用根植于技术迭代、产业转型和国家战略层面,使得算力从信息时代的底层支撑,跃升为智能时代的核心生产力。2025年初,DeepSeek引领国产开源模型热潮,国产大模型加速迭代,为商业化落地打牢地基。当前,国产开源模型正在领跑全球,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一方面,国产大模型开源生态繁荣有益于推动AI普惠化,加速AI应用生态的繁荣。另一方面,AI推理算力需求将会持续强劲,AI基建“军备战”有望延续。在这一浪潮中,我国算力产业已顺利完成以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为核心的“筑底”阶段,正迈向以AI智能算力为主要拉动力量的高质量发展新周期,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东数西算”大背景下,甘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算力建设。2021年5月,甘肃被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8个枢纽节点之一。这一战略定位使甘肃成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承担着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历史使命。2022年3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甘肃算力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从能源条件看,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从地理条件看,甘肃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具备干燥冷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通过自然冷却降低数据中心散热能耗,减少空调系统运行成本,符合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要求。
以庆阳为核心,谋划布局全产业生态建设。2024年5月,根据《甘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甘肃省将以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庆阳为龙头的全省算力“前店后厂”一盘棋发展格局。截至2025年1月,庆阳数据中心集群作为核心区域,已建成投运6个智算中心,10多个智算中心项目正在建设,3.1万机架投入运行,算力规模超过5.1万PFLOPS,实现了算力100%消纳。2025年8月数据,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较年初进一步增长,算力规模从年初超5.1万PFLOPS增长到超6.6万PFLOPS。园区集聚数字经济生态企业约300家,涵盖数字经济上下游企业。金山云、憨猴科技、亚信科技、首都在线、燧原科技、弘信电子等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庆阳枢纽节点,智谱清言、Kimi、WPSAI等大模型推理业务落地,带动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甘肃算力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涵盖要素保障、人才支持、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提供了算力产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例如,在用地保障上,保障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项目用地需求,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在电力保障方面,确保甘肃枢纽内数据中心用电容量与用电设施需求,有条件的市州开展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并将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纳入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2025年底前免收大数据企业生产用电的需量(容量)电费,以显著降低用电成本。能源保障上,加强能耗指标统筹,积极争取数据中心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并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网络保障方面,优化网络结构,布局建设庆阳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直联通道,支持庆阳申报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提升网络传输性能。
甘肃算力产业展望:绿能赋能与生态协同的可行路径。甘肃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凭借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正走出一条以绿色算力为核心、多元生态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未来,可持续方向包括:(1)强化“绿能”与“智算”的深度融合;(2)推动“算力+应用”双轮驱动,培育产业生态;(3)构建“一核引领、多极协同、全省联动”的算力布局;(4)加快融入全国算力网络,拓展跨区域合作。
风险提示:(1)政策连续性不及预期风险;(2)宏观经济与需求波动风险;(3)投资与财政压力风险;(4)技术与创新风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