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英大证券《每周投资早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
总量视角
【A股大势研判】
上周五沪深三大指数大幅低开后震荡走低,最终收出大阴线。近期A股的调整,整体看是多方因素共振形成的。一是外部承压。美国9月非农就业增加11.9万,远远高于市场预估的增加5.2万;9月失业率为4.4%,前值为4.3%。从数据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正面临一种“割裂”的情景,一方面就业人数超预期增长,另一方面,失业率意外升至四年新高。该数据为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前的最后一份就业报告,滞后且自相矛盾的数据令利率路径存分歧。与此同时,近期美股回调拖累A股,形成“美股下跌-亚太跟跌-A股承压”的传导态势。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发酵,直接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二是内部看,4000点并非单纯的心理关口,更沉淀了2015年后的大量历史套牢盘,形成坚实的技术阻力带。从近期走势看,沪指多次冲击该点位后均出现短暂回落,背后是获利盘兑现与场外资金观望的分歧。沪指4000点关口得而复失对市场信心造成一定打击。另外,市场内部结构性分化明显,市场风格正经历再平衡,资金面呈现存量博弈特征,板块间快速轮动导致赚钱效应一般。最后,年底机构考核临近,前期获利丰厚的科技股面临资金兑现压力,部分标的估值高企且缺乏进一步基本面支撑,机构拉升意愿减弱。
不过,经历了短期内外部的压力以及指数连续调整后,我们认为短期市场的风险逐步释放,短期调整不改中期向好格局:一是,市场对即将在12月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抱有较高期待,会议将对明年经济政策进行定调,关于稳增长、促消费、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信号都可能成为点燃市场行情的催化剂;二是,10月cpi企稳回升预示着经济内生动能的修复;三是货币政策依旧宽松。央行《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实施适度宽松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宽松。我们认为,不排除年末岁初迎来降准乃至降息的可能性,从而为市场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综上所述,在政策托底支撑下,指数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
因此,尽管面对短期调整与多方压力,不过,中期向好逻辑未变。操作上,稳健投资者耐心等待市场企稳,短线高手可踏准板块轮动节奏,采取均衡配置、高抛低吸或是占优策略。无论是科技成长方向(半导体芯片、泛AI主题及机器人行业等),还是顺周期行业(光伏、电池、储能、化工、煤炭、有色等),亦或是红利股(银行、公用事业、“大象股”等),尽量选择有业绩支持的标的逢低布局,远离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题材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