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存储基业固本,智算服务开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协创数据(300857)
紧抓时代机遇,从消费电子IoT厂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服务商。
公司深耕消费电子近20年,早期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终端和数据存储设备等产品的代工生产。凭借经营团队丰富的富士康工作经验,成为联想、中移物联的重要供应商,并成长为本土第二大SSD制造商和第二大消费级智能摄像头制造商。2023年公司前瞻布局服务器及周边再制造业务,2025年开始规模化投资AI基础设施,构建“智能终端+智慧存储+算力服务”三位一体的全球化产业体系,抬升公司的天花板。使得公司营收快速从2022年的31.48亿元倍增至2024年的74.10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从1.31亿元速增至6.9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31亿元,同比+54.4%,归母净利润6.98亿元,同比+25.3%;25Q3单季度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7、2.66亿元。
存储涨价周期与服务器再制造共振,放大业务价值。
需求端,AI智能终端单机扩容,AI服务器对DDR5和HBM需求强劲,同时带动企业级SSD需求增长;而供给端,原厂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阶Server DRAM和HBM,主动削减LPDDR4X/DDR4等旧制程产能,存储行业进入缺货涨价的大周期,TrendForce预计DDR4的紧缺或持续至26H1。公司在SSD产品上具备完整的产品线,推出的企业级SSD可以适应AI时代对高性能存储设备的要求,并积极进军算力服务器存储及自研存储芯片业务。截止25Q3末,公司账面存货30亿元,存货价值有望重估。
服务器再制造业务方面,AI基建浪潮+技术迭代加速IDC服务器更新,全球服务器再制造市场进入“合规翻新+性能升级”的新阶段。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Semsotai North Inc.在北美开展服务器的回收、拆解,并依托深圳基地完成研发生产与维修服务,构建“回收→检测/拆解→更换部件(CPU/内存/硬盘等)→重新组装→测试认证→销售或租赁”的产业闭环。并且进一步与公司AI智算中心形成运维协同,有效提升了GPU服务器集群的服役年限。2025H1公司服务器及周边再制造业务收入8.35亿元,同比+119.5%。
抢占AI基础设施赛道,智能算力服务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
自建算力成本较高,算力租赁成为中小型AI企业获取算力资源的主要方式,根据IDC数据,2025年算力租赁市场规模超过1020亿美元,2025-2029年CAGR维持29%。公司精准切入算力租赁赛道,搭建从“资质-平台构建-集群部署-业绩兑现”的完整生态。24年10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奥佳软件正式取得英伟达云服务合作伙伴(NCP)资质;25年1月,公司FCloud智能体训推平台正式上线,Omnibot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也已上线运营,降低其开发门槛。2025年以来,公司大力投入算力集群建设,3/5/8/10月陆续发布购买资产的公告,合计采购服务器金额为不超过122亿元。截止25Q3末,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合计为78.4亿元,较年初增长超70亿元。业务落地方面,公司在手订单充裕,30亿元的采购事项已完成交付,与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国移动国际等多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5H1新业务实现收入12.21亿元,占总收入的24.7%,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和核心增长引擎。公司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进一步拓展国际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投资建议
公司敏锐洞察AI时代机遇,完成从传统IoT硬件商向AI算力“卖水人”的华丽转型,业务间协同效应较强。我们看好其智能算力服务的业绩兑现及稀缺卡位下的价值重估。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5.65亿元、172.35亿元、22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1%、49.0%、3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5亿元、16.47亿元、2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45.1%、28.7%。对应当前(2025年11月3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50、34、2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重资产投入对现金流的压力、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与合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