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联期货《宏观月报:制造业PMI弱于季节性 年底美联储降息生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月度观点
2025年第三季度,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4.8%, 环比增长1.1%。 前三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长5.2%, 显示经济在结构性调整中保持总体平稳。
三次产业贡献分化, 服务业支撑作用突出。 三季度, 第三产业(服务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成为稳定经济的核心动力。 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工业生产保持韧性,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 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
出口韧性强劲, 消费温和修复, 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承压。 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4.5%, 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6%, 占出口总额60.5%, 对东盟、 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 前三季度累计增长4.5%。 商品零售中, 通讯器材、 家电等受益于“以旧换新” 政策, 增速显著;服务消费持续回暖, 但整体修复节奏偏缓。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 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拖累(同比降幅扩大至21.3%) , 但设备更新、 制造业投资和广义基建投资仍具韧性。
结构转型持续深化, 新质生产力加速落地。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5.9%和16.7%,持续引领产业升级。 “三新” 经济(新产业、 新业态、 新商业模式) 2024年占GDP比重已超18%, 2025年延续高增长态势,成为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
“十五五” 规划首次将“新质生产力” 纳入国家五年规划框架, 作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的核心引擎, 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战略深化。 政策主攻领域包括:聚焦半导体、 工业母机、 基础软件等“卡脖子” 领域, 强化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新能源、 新材料、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推动量子科技、 生物制造、 氢能与核聚变、 脑机接口、 具身智能、 第六代移动通信(6G) 等前沿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