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联期货《宏观周报:企业借短,居民借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周度观点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 以美元计价, 2025年9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666.8亿美元, 同比增长7.9%;出口金额为3285.7亿美元, 同比增长8.3%;进口金额为2381.2亿美元, 同比增长7.4%;贸易顺差904.5亿美元。 单月进出口规模创年内新高, 增速为2025年以来最高, 显示外贸韧性持续增强。 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 稀土关税威胁、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收缩, 四季度出口增速或面临基数抬升与外需疲软双重压力。
从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 来看, 对美出口增速依然在-27%左右的同比负增长;对欧盟、 东盟、 拉美、 非洲增速却均在双位数增速, 对非洲出口同比达56.4%。 2025年预计坦桑尼亚、 肯尼亚、 乌干达、 卢旺达等非洲国家GDP增速达4.5-7.0%, 我国对非出口已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转向以高端制造为核心的结构性输出, 其中手机、 光伏组件、 工业机器人等机电产品贡献绝大部分增量。
2025年9月末,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 同比增长8.7%;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 同比少增2297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39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信贷结构呈现“企业借短、 居民借长” 的显著分化特征。
政府债券仍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前三季度累计净融资达11.46万亿元, 同比多增4.28万亿元, 但9月单月增速放缓, 反映发行节奏进入尾声。 企业债券融资虽当月净融资仅105亿元, 但前三季度累计净融资达1.57万亿元, 受益于科创债、 民企债政策支持, 融资渠道持续拓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连续7个月同比多增, 反映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对直接融资的支撑作用。
企业短期贷款当月新增4,530亿元(前三季度累计) , 同比显著多增, 反映企业现金流改善与“清欠” 政策推动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化。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2,500亿元, 为连续两月同比少增后首次转正, 与北上广深优化限购、 房贷利率下调直接相关。 居民短期贷款当月新增1,421亿元, 但前三季度累计仍为-2,304亿元, 显示消费信贷尚未全面修复, 居民仍倾向储蓄与降杠杆。
9月末, 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 同比增长8.4%。 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5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 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1.2个百分点, 为近四年最低水平, 反映企业资金活化与居民消费、 投资意愿同步回暖。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4.75万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保持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