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逆周期调控的增量举措渐行渐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
周度ECI指数:从周度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0月12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49.99%,较节前回落0.04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1%,较节前回落0.01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1%,较节前回落0.03个百分点;ECI消费指数为49.71%,较节前持平;ECI出口指数为50.24%,较节前持平。
月度ECI指数:从10月第一周的高频数据来看,ECI供给指数为49.99%,较9月回落0.04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1%,较9月环比持平。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1%,较9月回落0.01个百分点;ECI消费指数为49.71%,较9月回升0.01个百分点;ECI出口指数为50.24%,较9月回升0.02个百分点。从ECI指数来看,10月上旬经济主要受到国庆中秋假期的影响,供给端环比有所走弱,需求端则仍旧呈现分化。供给端来看,受今年双节假期合并的影响,节后工业生产修复进程较去年偏慢,下游行业整体开工率低于去年同期。需求端来看,我们主要关注三大方面的变化:一是从假期出游数据来看,尽管日均出游人数和花费均保持正增长,但人均出游消费支出略低于去年同期,此外假期票房数据也较去年有所回落;二是在8月份主要城市地产政策放松以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改善,且在国庆假期前后仍保持较高景气度,但随着去年同期基数的走高,10月份大中城市地产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或承压;三是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仍处于高位,且9月以来数据的同比增速较8月有所改善,指向出口仍旧保持较强韧性。尽管特朗普10月10日表明将对我国加征额外的100%关税,但考虑到离11月1日的生效日仍有三个周左右的窗口期,且月底双方可能在APEC会议进行会晤,此次新关税最终是否落地仍有较高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ELI指数:截至2025年10月12日,本周ELI指数为-0.64%,较上周回落0.20个百分点。预计9月新增贷款或季节性回升、关注财政和货币“稳增长”增量政策。9月份作为季末月,新增贷款或阶段性摆脱低景气度,在季节性“大月”冲量季末时点的贷款规模,2022年至2024年9月份贷款平均增长2.12万亿,2024年9月在淡化规模情结的政策导向下,仅新增1.59万亿,我们预计2025年9月新增贷款或小幅同比多增,且由于政府债融资度过发行高峰,社融增速或继续小幅回落,具体来看:(1)9月票据利率稳中有升,从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看,9月份不同期限票据贴现利率月度均值均小幅抬升,3个月期票据利率均值环比回升28bps至1.28%,6个月期票据利率均值环比回升14bps至0.81%,9月末一度出现票据利率高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的翘尾局面,预计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60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小幅同比多增200亿元左右,而从过去季节性规律看,由于季末贷款冲量会引致存款端规模压力增加,部分理财产品或“回表”,过去3年同期非银贷款季节性减少约700亿元左右,预计9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或与金融口径贷款一致,新增规模1.5万亿-1.60万亿;(2)9月份政府债券融资较同期回落,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在内的政府净融资1.17万亿,相比去年同期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0.51万亿,因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预计8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5万亿,较去年同期少增约3200亿元,预计2025年9月新增社融规模3.3万亿,9月末社融增速或环比回落至8.6%,在基准情形下,由于政府债发行错位的影响,四季度社融增速或逐级下行。但是四季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有“稳增长”增量加码:(1)财政政策方面,9月中旬财政部已经表示“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或意味着部分2026年的“化债”资金以及限额以内地方政府债可提前至四季度发行使用,若四季度政府债发行力度抬升,或可对冲年内社融增速下滑的压力;(2)货币政策方面,为协同财政政策及稳定四季度经济增长,或继续保持宽松的基调,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等短中期流动性投放或继续超量,关注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时机,降准降息取决于对四季度经济形势的综合研判。
风险提示:美国关税政策仍有不确定性;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