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PPI转正的重要抓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00年以来,我国四轮PPI转正周期均由能直接重塑供需关系的核心因素驱动。第一轮集中在2001-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准入持续扩大,出口快速增长带动工业PPI回暖;第二轮则出现在2008-2009年,“四万亿”投资计划及时对冲外需压力,内需快速回升拉动工业价格反弹;第三轮始于2012年并延续至2016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出清,供需关系从失衡走向再平衡;第四轮周期为2019-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启流动性宽松模式,大宗涨价和外需扩张再次成为PPI转正的关键推手。
当前已有供给侧的反内卷政策,需求侧的配套增量政策或仍待观察。从政策支撑的维度分析,每一轮PPI转正周期过程中,均伴随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宽松操作,这为工业复苏筑牢基础,但单纯的货币宽松难以独立推动PPI转正,PPI真正实现转正的核心,仍依赖需求端的实质性修复或供给端的结构性优化(如过剩产能出清)。结合当前市场环境,我国已具备货币政策宽松的基础条件,且供给侧“反内卷”政策已逐步落地,若后续能辅以针对性的需求端配套刺激政策,PPI向正区间回升的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
当前我国PPI正处于筑底回升的关键阶段,而“反内卷”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或成为打破供需僵局、推动PPI拐点出现的重要抓手。当前各行业反内卷政策的执行重点集中于产能调控与价格引导,我们判断,反内卷政策将加速产能过剩下行拐点的到来,随着过剩产能逐步化解,市场供需格局将持续改善,PPI也有望同步迎来上行拐点。若PPI顺利进入正区间,不仅将直接驱动工业企业盈利预期改善,还可能推动股指与企业利润增速形成正向共振,为资本市场带来结构性机会。
风险因素:消费者信心修复偏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