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2025年中报点评:制冷剂迎来黄金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巨化股份(600160)
业绩概要: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10.36%),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146.97%),对应EPS为0.76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26亿元(+155.23%)。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75.31亿元(同比+13.93%,环比+29.84%),实现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137.07%,环比+53.57%),实现扣非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144.57%,环比+56.8%);
化工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制冷剂保持强劲增长:站在当前时间点看,化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环比下滑的阶段,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低端过剩,中高端依赖进口”的现象仍较为突出。而制冷剂板块在供给侧政策钳制的背景下,行业和市场对于配额制驱动市场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叠加上上半年对灰色产能的打击力度加大,海外库存见底后的补库需求旺盛,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价格因此持续走高,内外价差快速拉平甚至部分品种反超,截至8月底,以R32为代表的制冷剂价格已达到接近6万元/吨,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公司业绩保持强势: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稳健增长,但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28.72%(+11.99pcts),分板块来看,非制冷剂的氟化工产业进一步分化,氟化工原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基础化工产品分别实现营收6.81亿元(+23.16%)/1.86亿元(+26.22%)/15.02亿元(+14.59%),毛利率分别为4.19%(+4.79pcts)/6.90%(+1.94pcts)/27.01%(+9.71pcts),主要系这些板块产品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改善所致;其他板块(石化)表现平平,主要系产品价格仍处于下跌趋势中;制冷剂板块实现收入60.87亿元(+55.09%),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价格同比大幅提升所致,与此同时,制冷剂主要原材料萤石的价格同比增长4.49%,公司盈利性大幅提升与制冷剂板块毛利率大幅提升50.35%(+22.54%)有关;
财务数据: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增加较多主要系贷款及利息支出增加,汇兑损益减少所致;经营现金流变动较大,主要系主营业务尤其制冷剂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资金回笼加快;合同负债增加较多,主要系下游支付的预付货款增加所致;在建工程增加较多,主要系公司投建的项目增多所致;
制冷剂业务供需持续改善:随着配额制的深入,产业链上下游对供需格局的逆转根本性进一步理解,内卷式竞争的思维惯性进一步破除,制冷剂下游成本占比低、需求刚性、销售渠道多元等优势使其价格弹性和想象空间进一步打开。随着去年囤货的去化,国内外价差在2024年四季度快速修复,部分品种甚至领先国内价格。在国内配额占全球HFCs配额超过80%的背景下,更应该重视制冷剂行业的战略定位和国际化属性;
人工智能、高端半导体产业带动氟化液需求:制冷剂在传统的家用、商用空调以外,在更多的温控领域发挥作用,在高端半导体领域,制造工艺中的清洗、蚀刻以及温控等环节对高性能电子级氟化液需求增加较多,公司子公司中巨芯正加速国产化替代;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性能专用氟化液正成为新型散热介质,公司参股巨冷科技,构建了“含氟冷却液+液冷热控设备+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在上海临港AI中心、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投资建议:2025年是制冷剂价格大幅攀升的一年,公司作为行业巨头,充分受益于配额制下制冷剂价格上涨的红利,未来随着制冷剂配额交易的推进,公司或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对高端氟化液的需求日益提升,公司在氟化工方面的长远布局将有望获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304.76亿元、346.56亿元、396.61亿元,同比增长24.58%、13.72%、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50.33亿元、66.09亿元、78.42亿元,同比增长156.83%、31.31%、18.67%,对应PE为19X、15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冷剂价格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下游客户价格接受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