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M1延续高增趋势,社融增速或迎年内高点

来源:爱建证券 作者:赵金厚,陆嘉怡 2025-08-14 18:5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爱建证券《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M1延续高增趋势,社融增速或迎年内高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2025年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7月金融数据。
(1)社融存量同比8.98%,Wind一致预期9.08%,前值8.89%;社会融资规模当月新增11,600.00亿元,Wind一致预期14,620.00亿元,前值41,993.00亿元。
(2)M0同比11.80%。M1同比5.60%,Wind一致预期5.25%,前值4.60%;M2同比8.80%,Wind一致预期8.28%,前值8.30%。
(3)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0亿元,Wind一致预期1,800.00亿元,前值22,400.00亿元。
金融数据点评:M1延续高增趋势,社融增速或迎年内高点
社融:社融增量主要依赖政府债发行,社融增速或迎年内高点。2025年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600.00亿元,其中政府债融资新增12,440.00亿元,占比107.24%,同比多增5,559.00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98%,扣除政府债券后的社融增速为6.02%。本年度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至7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新增27,776.36亿元,发行进度达63.13%,较2024年同期的45.51%显著提升。随着专项债发行高峰渐过,其净融资额对社融的支撑力度边际减弱。叠加当前信贷需求(尤其是企业中长期信贷)仍显疲弱,政府债对于社融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综合作用下,存量社融增速或已逐步筑顶,后续增长动能需关注实体融资需求的实质性改善。
货币:M1延续高增趋势,核心驱动在于单位活期存款异常低基数效应。M1同比增速回升至5.60%,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具体而言,2024年7月监管部门严查银行“手工补息”行为,导致当月企业活期存款骤降29,417.67亿元,形成了显著的低基数。存款结构变化显示,7月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叠加税期因素推动财政存款新增7,700.00亿元,同比多增1,247.00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少增7,800.00亿元;而企业存款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分别同比多增3,209.00亿元和13,900.00亿元,此两者多增主要源于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展望后市,M1同比改善趋势有望延续,低基数效应预计将持续支撑M1增速改善至9月(参照2024年9月单位活期存款同比增速曾降至-11.03%的历史低点)。
信贷:信贷表现疲软,主要依赖票据冲量。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0亿元,同比少增3,100.0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成为主要支撑,当月新增8,711.00亿元,同比多增3,125.00亿元。7月以来,国有股份制银行票据转贴现利率呈趋势性下行,半年期品种由6月末1.19%下行79bp至0.40%,创2022年5月以来新低。此现象主要受双重因素驱动:其一,季节性信贷投放淡季效应显现,7月信贷需求回落促使银行加大"以票冲贷"操作力度,票据融资需求上升直接压制转贴现利率。其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版于6月1日施行,新规强制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需在60日内完成现金支付(禁止商业汇票变相延账),政策约束导致企业端票据供给有一定的收缩,同时加速应收账款向货币资金转化,为后续M1回升积蓄动能。
总体来看,7月M1同比增速强于预期,经济内生动能仍待加强。M1增速回升和信贷结构改善释放积极信号,但居民端信贷疲软和政府债依赖等问题依然存在。展望下半年,社融存量增速或将放缓,M1同比改善趋势有望持续。
金融数据与债市展望
HP滤波周期项分析显示,M1同比增速对国债收益率存在约6个月的领先性。鉴于2020年以来收益率整体波动收窄且处于下行通道,采用HP滤波法(月度数据取平滑参数λ=14,400)对M1同比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月均值进行时序分解,通过最小化趋势项波动分离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从而精准捕捉中短期传导关系。实证表明,2020年后M1周期项拐点持续领先收益率拐点约半年。其内在逻辑在于,M1作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直接反映企业短期支付能力与投资意愿——M1增速扩张预示实体经济活跃度提升,经济修复预期增强,股市多数跟随M1上涨,债券收益率也随着上行。收缩则预示经济动能减弱,债券收益率下行。
当前需警惕线性外推的局限性。2024年9月M1同比呈现底部拐点特征,同期单位存款定期化见顶。但2025年4月以来的回升主要受低基数效应驱动,若单位活期存款活化进程未实质改善,可能削弱领先关系的预测效力。
对于债市而言,近期市场受到M1同比数据走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反内卷”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债市阶段性承压。当前债市的最大风险点是权益市场的走强,债券收益率相较于权益市场收益率性价比明显减弱,十年国债近期的收益率中枢由1.65%上移至1.70%附近。如果权益市场站稳关键点位,后续或将加速上行,可能对债市仍有利空。后续关注债券型基金赎回情况,警惕市场负反馈传导可能引发的债市踩踏风险。
风险提示:1)权益市场走弱;2)统计方法适用性风险;3)货币政策超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