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宏观研究专题报告:出口超预期的两个逻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对“抢出口”余温或存在低估。我们认为,7月出口再超预期的逻辑之一,在于市场对“抢出口”余温存在低估。7月全球制造业PMI由扩张转向收缩,其各分项也在回落,说明全球的制造业需求并不符合7月出口超预期的逻辑。而过去一段时间,受特朗普政府关税影响,“抢出口”一直贯穿其中。而7月出口再超预期本质上是错估当月环比增长,而市场低估抢出口的余温可能是错估出口的原因之一。
对非美地区的出口或也存在低估。虽然我国对美出口表现较差,但对非美地区的出口表现稳中有升,对非美非东盟地区的出口环比也为正。如果因外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忽视了这部分的增长韧性,可能也会低估出口增速。尤其是7月出口中,非美地区的增长更加不容忽视。第一,小市场也有大贡献,非主要国别(地区)贡献增长大于主要国别(地区)贡献。第二,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速好于总出口。若不考虑这些增长,对出口的预期也可能存在严重低估。
“抢出口”余温偏短期,非美市场或为长期支撑。我们认为,后续“抢出口”余温可能对8-11月出口有贡献,但力度逐渐减弱,支撑相对偏短期。对于中国来说,后续中美间抢出口的节奏可能相对平缓、呈逐步退出趋势。若美国对中国24%的关税暂停期限在Q4失效,则Q4可能成为出口较为薄弱的窗口期。根据我们前面对美、非美地区分析来看,一带一路国家、非洲等新兴市场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程度不容忽视。若非美市场需求相对稳定,非美对出口的长期支撑可能成为出口增长的一大助力。
风险因素: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