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7月进出口数据解读:出口延续强韧性,进口增长超预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7月进出口数据:7月我国出口商品3217.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2%(前值5.9%),过去十年出口增速同期均值为3.6%。进口2235.4亿美元,增速4.1%(前值1.1%),过去十年进口增速同期均值为0.6%。贸易顺差982亿美元(前值1148亿美元)。
7月出口增速延续小幅回升,其一全球经济景气度仍具韧性,其二抢出口和转口贸易仍有所支撑:一是全球制造业PMI仍具韧性。7月IMF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分别为3.0%和3.1%,较今年4月预测值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7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7%(前值50.4%),欧英越印墨等均有不同幅度上行,其中越南PMI上行3.5个百分点,墨西哥PMI上升2.8个百分点。对应7月韩国出口金额增速上行至5.9%(前值4.3%),越南出口增速依旧维持17.7%(前值19.3%)的高增长。7月份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涨5.6%(前值3.1%),货物吞吐量同比上涨10.9%(前值0.72%)。二是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抢出口效应仍在延续。市场最关注的8月12日关税缓冲期“大限”是否延期问题,在7月底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后并没有给出明确信息,使得部分企业提前出货,订单结转至7月。彭博数据显示,7月从中国发往美国集装箱船数量日均为67.4艘,6月日均数量为66艘,环比继续小幅上行。三是转口贸易增速或边际上行。7月份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16.6%(前值16.9%),其中对越南、印尼和菲律宾出口增速分别为27.9%、12%和10.7%,较上月分别上行4.1、3.2和0.5个百分点,同时7月份越南出口增速17.7%(前值19.3%),连续四个月维持20%左右的高增长,我国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边际上行。
对美出口延续大幅下行,东盟、欧盟是主要支撑:7月对美国出口增速延续大幅下行,出口同比增速为-21.7%(前值-16.1%)。对中国关税暂缓至8月12日到期,从最新一轮中美会谈后双方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继续延期仍存在较高可能性。对欧出口增速小幅上行,同比9.2%(前值7.6%),年初以来欧盟经济景气度持续回升,7月份欧元区PMI指数为49.8%(前值49.5%),较去年末回升4.7个百分点,后续对欧出口有望保持一定增速。对东盟出口增速保持平稳为16.6%(前值16.9%),其中越南、印尼和菲律宾出口增速分别为27.9%、12%和10.7%,较上月分别上行4.1、3.2和0.5个百分点。7月份越南制造业PMI重返扩张至52.4%(前值48.9%),远高于东盟平均水平(50.1%),经济持续扩张的趋势支撑我国对东盟出口维持韧性。此外,7月份越南出口增速17.7%(前值19.3%),亦对应着我国对其两位数的出口增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我国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高增长的态势。7月份,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2.5%(前值6.6%),对应日本制造业PMI较上月有所下行;对韩国出口同比回升转正至4.6%(前值-6.7%);对印度出口同比小幅上行至9.8%(前值为9.4%);对俄罗斯出口降幅收窄至-9.1%(前值-16.2%),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撤销东风、福田、一汽、汕德卡等中国品牌部分卡车及底盘的销售许可,禁止相关车型在俄进口与销售。受俄罗斯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影响,今年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锐减,乘联会数据显示,1-6月中国对俄罗斯乘用车出口同比下降62%;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增速回落至10.7%(前值16.7%);对中国台湾的出口增速大幅上升至19.2%(前值3.4%)。
集成电路和家电出口修复上行:(1)7月份机电、高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速8%(前值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4.3%(前值6.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下行至-0.7%(前值0.1%);(2)集成电路29.2%(前值24.5%)、通用机械设备5.3%(前值1.4%)、汽车零配件4%(前值0.1%)和家用电器-3.8%(前值-9%)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汽车包括底盘18.6%(前值23.1%)和手机-21.8%(前值-8.8%)增速均有不同幅度回落;(3)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塑料制品3.2%(前值2.2%)、家具3%(前值0.6%)和纺织0.5%(前值-1.6%)出口增速有不同幅度修复;服装-0.6%(前值0.8%)、玩具-3.3%(前值8.1%)、鞋靴-7.7%(前值-4%)和箱包-10%(前值-7.1%)出口增速均有所走弱。
贸易摩擦风险加剧,后续出口或逐步承压:特朗普政府对近70个贸易伙伴的新关税税率于8月7日生效,与4月2日对等关税相比,20个经济体的对等关税税率有所上调,其中巴西(由10%上调至50%),加拿大(由25%上调至35%)。对中国关税暂缓至8月12日到期,从最新一轮中美会谈后双方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继续延期仍存在较高可能性。
我们认为后续出口形势或将逐步承压:一方面,北美进口货量集中前移至上半年,预计下半年增速将回落。此前全球最大航运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预估,2025年下半年北美进口货量增速会回落,2025-2026年北美地区进口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6%,为全球各区域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假设美国对中国关税暂缓到期后会再延期,对中国的关税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估算为40.36%,截止2024年末10.88%加权关税+2025年20%芬太尼关税+10%基础对等关税—其他类别豁免0.52%),而东南亚主要国家的新关税水基本降至19%-20%,为对中国关税约一半的水平,与中国关税的比较优势明显,致使我国订单回流难度较大。此外,7月31号的总统令还包括,如有国家或地区通过第三地转运方式规避关税,将被征收40%的转运税,我国单纯的转口贸易将面临更大压力,后续出口环境不确定性将增强。高频数据上看,7月下旬起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超季节性下降;彭博数据显示,8月前五日从中国发往美国集装箱船数量日均为53.8艘,较7月(日均67.4艘)大幅回落,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风险提示:外需走弱的风险;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