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6月美国CPI数据:关税下商品涨价的幅度和广度增加,但暂不妨碍9月降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CPI同比加速至2.7%,核心2.9%,符合预期但展现出了更多商品涨价:CPI的非季调同比增速从5月的2.4%上行至6月的2.7%,基本符合主要机构的预测;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升至2.9%,同样符合预期。季调环比方面,CPI增速为0.287%,核心CPI环比0.228%,虽然比5月加速但涨幅仍未明显反映关税冲击。6月CPI的回升整体依然较为温和,范围仍是意料之中:首先,2024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过后CPI开始进入回升轨道;其次,尽管机动车价格环比回落,其他核心商品在6月的涨价开始更加明显,涨价商品的广度也有所上行;此外,6月能源商品和服务环比回升,能源商品贡献的通缩幅度收窄。结合高频数据来看,三季度通胀仍会温和走高,但不改“暂时性”的特点。如果特朗普8月初不再永久加码关税,那么在消费边际弱化的情况下,美联储9月仍有理由降息。
关税下CPI整体增速仍较为温和的4个理由:(1)CPI等数据统计滞后的时间差:美国CPI不仅采用轮动抽样,部分抽样区域还仅进行双月抽样,进口价格指数统计的则是滞后的到港价格,这都会导致涨价的延后。(2)“抢进口”形成的库存和价格传导的缓慢:关税大规模落地前的抢进口累积的偏低价库存意味着三季度涨价可能才会更明显,而中间品和资本品的关税涨价传导到消费价格也要时间。(3)调研显示企业也承担了部分涨价:纽约联储等研究显示近半数受访企业对消费者关税传导率低于50%,这不利于企业利润增速,但确实有利于防止通胀大幅上行。(4)服务价格和居住成本增速放缓的对冲:由于不确定性和总需求受到的冲击,服务价格增速有所缓和,居住成本也在稳定回落的道路上,对冲了商品涨价的部分影响。
物价温和上涨的证据进一步增加:6月数据的商品细分项在反应更加明显的价格上涨,大幅增加的关税收入也是佐证,结合高频物价来看,这表明未来CPI上行的幅度可控但确定性较高。(1)从细分项目来看,6月上涨的对进口依赖度高的门类进一步增加,例如地板、家用织物、家电、餐具、音响等等;涨价广度的提升反映更多商品涨价在被CPI抽样捕捉到。(2)美国6月海关对TGA存款超280亿美元,上半年超过10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关税收入;关税由美国本土进口者在清关时缴纳,因此这部分额外成本必然由美国企业或者消费者承担,也意味着涨价实际已经发生。(3)从Cavallo等统计的高频线上物价指数来看,虽然6月中以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出现边际回落,但仍在过去一个季度中出现了超过3%的涨幅,这类整体温和的涨价未来还是有望被CPI捕捉到。
商品通胀上行的幅度和广度6月都有增加:6月比5月环比上行的商品门类明显增加,窗户地板和日用织品、其他家具、大家电和洗衣机、灶具和餐具、家用纸制品、录像设备、音响设备、摄影设备和器材、玩具游戏和游乐设备等两个月的累计涨幅均在2%-5.5%之间。音响设备二季度累计上涨超13.3%,明显超过季节性,关税导致的涨价突出。结合高频数据来看,许多商品的温和涨价实际已经发生,被CPI和PCE通胀数据捕捉到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三季度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通胀开始回升支持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短期继续反弹:市场方面,通胀数据虽然符合预期但展露了一定的上行压力,为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的小幅反弹提供了动力。CME的数据显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者维持年内降息2次的判断,预计降息在9月和12月出现。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4.8BP至4.481%,2年期美债收益升3.79BP至3.934%,也支持年内2次降息;美元指数走高至98.6306。同时,美股震荡,纳指跌涨0.18%,标普500跌0.40%。
短期来看,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在通胀开始温和回升且基本面数据下滑较慢的情况下可能延续小幅反弹的态势,虽然两者年内的大方向可能仍是回落。权益资产方面,在美股估值重新反弹至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如果利润短期不能重新回到上修态势,且特朗普的关税不确定性加剧,那么三季度其仍面临震荡或小幅回落的风险,四季度降息开启后的上行可能更加顺畅。
风险提示
1.美国总需求下滑的风险
2.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意外大幅调整的风险
3.美债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