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6月中国金融数据点评:M1为何大幅跳升?对后市影响如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数据观察: 6 月金融数据有何特点?
6 月社融、信贷均呈现季节性回升,增长幅度显著。 6 月社融存量规模新增 4.2万亿,同比多增 0.91 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新增 2.24 万亿元,同比多增 1100 亿元。 货币供应量方面, M2 保持稳定增长, M1 边际快速跳升, M0 维持高增。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长 8.3%, 较上月提升 0.4pct。 M1 同比增长 4.6%,较上月提升 2.3pct,边际增长显著; M0 同比增长 12%,较上月放缓 0.1pct。
本月社融增长显著、强于往年,政府债发行多增仍是核心驱动力。 由于 6 月是信贷大月,故社融新增的结构从前月的仅政府债占主导,转变为“信贷为主、 政府债为辅”。 但同比增幅来看,人民币贷款仅略高于去年同期, 主要是政府债融资同比高增贡献了社融的同比增量。
本月新增信贷出现季节性回升、略高于去年同期,主要依赖企业短贷拉动、 企业中长期贷款亦出现抬升。 供给端看, 银行倾向于扩增企业短贷满足季末考核的信贷规模要求, BCI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升至 49.12%(上月为 49.09%) 。 需求端看, 6 月 PMI 生产指数为 51%、新订单指数为 50.2%,显示关税扰动后订单增长、生产活动开始修复,但企业持续多月呈现利润压缩格局,利润薄叠加快速恢复生产的需要,催生了企业短期融资需求。 同时在化债置换背景下, 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仍出现小幅同比多增,或反映企业经营预期有所修复。
本月 M1 大幅跳升, M2-M1 剪刀差收窄,市场总量资金充裕。 自 2024 年 9 月以来, M1 呈现区间上升趋势, M2-M1 剪刀差不断收窄, 6 月 M1 同比增长较前月上升 2.3pct, 达到区间内边际抬升最大幅度。 M1 的快速跳升或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 5 月降息引导后续市场资金持续走宽; 2)央行首次月内两度启用买断式逆回购(6 日开展 1 万亿、 16 日开展 4000 亿); 3) 十年国债利率中枢在重启国债买卖预期下走低、信用利差在配置力量推动下下行幅度更大,信用利差收窄,对于企业融资形成了相当于降息的效果; 4) 6 月财政支出加速流向实体后形成 M1; 5) 企业短贷高增形成 M1,且产量边际抬升下企业或倾向于留存更多短期资金以进行周转使用; 6)权益市场走强带来财富效应,推升 M1 总量。
深度视角: 6 月金融数据有何亮点?
财政存款来看, 政府债融资量略低于往年, 新增财政存款处于历史偏低位置。新增政府债融资量与新增财政存款的差值较上月走高, 且高于季节性水平,反映政府部门融入资金的支出加速注入实体经济。
细看企业直接融资分行业情况,本月实体类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出现行业分化,能源、材料、可选消费、 信息技术等行业净融资同比上升,但医疗、工业、通讯服务、地产净融资同比下降,其中通讯及地产净融资亦出现一定的环比下跌。 在存款搬家、 低评级企业直接融资成本降低的背景下, 资金仍在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 但不同行业融资出现分化, 警惕地产融资回落。
票据融资来看, 本月企业票据融资大幅下降, 没有明显的票据冲量现象。 票据融资利率中枢较 5 月有所下行。 反映了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短贷支撑企业短期融资需求,票据融资需求继续减弱, 宽信用环境下, 企业融资结构继续呈现改善。
未来展望:透过 6 月金融数据,我们到怎样的趋势?
整体经济格局来看, 政府加杠杆持续加速下, 货币活化不足问题有所改善,但企业资产负债表仍有隐忧。 货币流通方面, M2-M1 剪刀差有所收窄, 资金活化较显著。 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和负债总计同比在此前企稳回升趋势下, 遭遇关税扰动, 近月呈现扩表动能持续衰减。 权益增速低于资产增速,反映内生积累不足,扩表依赖债务驱动而非盈利支撑。 由于宏观杠杆率依然偏高,居民部门融资仍偏弱, 体现在 M2 增速仍不足, 故当前周期还要依赖政策继续发力、精准施策以推升预期,打开居民部门货币活性。
政策层面来看, “财政扛旗+货币护航”的政策组合效果显著: 一方面, 作为社融的主要拉动项, 政府债发行继续提速, 是带动货币循环的起点。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既维持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保证了企业端票据融资向银行短贷的置换,又带动存款资金流向理财,理财信用下沉为多数弱资质实体企业注入资金,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结构得到改善。 往后看, 各部门均有继续打开的空间,结构上企业部门未来或能接力社融。 政府部门看, 化债的推进释放地方财政空间,企业部门看, 债务结构优化、融资环境改善, 提升企业后续加杠杆的能力。 居民部门看, 边际在弱修复, 后续改变仍待观察。
当下仍是"政府驱动→企业接棒→居民跟随"的关键转换期, 前月“财政先行”+“货币政策” 托举的组合带来社融的持续改善, 本月 M1 回升或是复苏起始验证点,而非政策退出的信号, 后续政策护航仍然必要。 财政方面,政府债继续加杠杆, 根据各省已披露的发行计划, 7 月是地方债供给高峰。 货币政策方面,为配合政府债发行,央行可能再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加大逆回购投放\重启国债买债\MLF 超额续作等多种工具为银行体系流动性护航。 降息方面, 央行强调“政策实施需适时适度” 、“保持相机抉择” , 以内为主之外, 或还要兼顾外部平衡, 考虑汇率稳定, 后续关注美联储降息节奏。
债市而言, 当前仍是政策主导下的流动性宽松格局, 虽社融进入财政效果验证期,但偏弱的基本面仍未改变, 资金宽松预期下债市向下回调空间或有限。 虽资金总量短时若出现快速增长则有流向股市的风险,但近阶段债市的调整主要还是此前交易过度抢跑预期所致, 建议后续积极把握情绪面变化带来的波段机会。
风险提示
警惕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