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OpenAI的万亿美元大单的两面:基石还是泡沫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14:01: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OpenAI 今年已签下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运算能力资源合约。这个数字远超其营收,甚至超越了大多数国家的GDP。

与此同时,这家仍在巨额亏损的公司估值却飙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未上市企业。在看似矛盾的财务数据背后,是OpenAI旨在通吃AI全产业链的野心,以及一场关于“泡沫还是机会”的激烈争论。

能力:还在亏损的OpenAI钱从哪里来

今年以来,这家引领全球AI浪潮的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英伟达、AMD、甲骨文等巨头签署了总额近1万亿美元的算力协议,规模远超其自身营收,也远超其融资能力。

这足以让传统财务专家瞠目结舌,要知道2025年上半年,OpenAI收入43亿美元,亏损135亿美元。一个还在大额亏损的企业却签下了1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

那么,钱从哪里来?OpenAI通过将供应商深度绑定的“循环融资”与开创性的“股权换采购”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第一种是英伟达模式,是一种循环收入模式。即英伟达将资金注入OpenAI,OpenAI再用这笔钱向英伟达下达GPU订单。

第二种是AMD模式,即股权换采购。OpenAI计划采购和部署高达6GW、价值900亿美元的AMD Instinct系列GPU。协议的核心是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允许其以每股仅0.01美元的名义价格,购买最多1.6亿股AMD股票。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个金融工具,将硬件销售转化为股权配置。如果未来AMD的股价上涨至600美元,OpenAI持有的这部分潜在股份总价值将达到960亿美元,恰好约等于硬件采购的总价值。

争议:泡沫还是机会

但OpenAI的激进扩张同时也引发了广泛争议。马斯克直言OpenAI估值过高,并与他的xAI公司一起起诉OpenAI,指控其窃取商业机密。

更深入的担忧来自AI领域的实际应用瓶颈。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95%的企业AI投资未产生可量化收益。大量资金涌入低效的“AI观光”项目。

并且技术瓶颈也尚未完全突破。AI模型的“幻觉率”(生成错误信息概率)仍然存在,限制了在高风险场景的应用。

从历史看也从未有如此巨量的资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砸向某种技术。尽管AI潜力巨大,但作为能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它仍多少未经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贝恩公司在9月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为了给能够满足预计需求所需的算力提供资金支持,AI企业每年合计需要实现2万亿美元的营收。但贝恩预计,它们的收入相较该水平将有8000亿美元的缺口。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AI投资泡沫化的担忧日益增加。甚至Altman最近数月已多次承认泡沫的风险,同时仍对技术前景保持乐观。“从整体上说,当前阶段投资者对AI是否过度兴奋?在我看来,是的,”他8月曾表示。“AI是不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一件事?我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则认为,当前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资热潮是一场“好的泡沫”。他认为,即便这场泡沫最终会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样破裂,导致股价暴跌,其为社会带来的长期利益也将是巨大的。贝佐斯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互联网泡沫时期对光纤电缆的大规模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在泡沫破灭后依然存在,并为后来的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生物技术热潮中,尽管许多公司失败了,但最终诞生了诸多“能拯救生命的药物”。

野望:从模型提供商到全栈生态构建者

而即便背上泡沫的质疑也要签下订单的背后是OpenAI更为宏大的战略转型——从单纯的模型提供商转向全栈AI生态构建者。

10月6日的OpenAI DevDay开发者大会,则清晰地展示了这一野心。在应用层,OpenAI推出了Apps SDK,这类似于“AI版iOS框架”,允许开发者在ChatGPT内构建真实、可交互的应用程序。现场演示展现了用户如何在ChatGPT内直接调用Canva生成海报,并无缝切换到Zillow应用寻找房源。

在开发工具层,AgentKit让开发者能够通过可视化画布设计复杂的工作流,无需从零开始编写代码。模型层,GPT-5 Pro正式通过API向所有开发者开放,Sora 2也首次向开发者开放了视频生成能力。

因此从底层的定制芯片(与博通合作),到中间的物理数据中心和能源设施(“星际之门”计划),再到上层的 AI 模型和应用,OpenAI 正在构建一个完全自给自足、高度优化的生态系统。

在此背景下,过去,OpenAI被看作“模型公司”。核心能力是训练 ChatGPT、Sora 背后的技术。但 Altman 在这次访谈中直言:为了做出真正有用的 AI,光靠模型不够。我们得自己建基础设施,自己控制用户接触 AI 的方式。

归根结底,这万亿美元的豪赌,其目标远不止是开发一个更好的聊天机器人。这是一场旨在构建下一个技术时代基础平台的史诗级投资——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正如微软定义了个人电脑时代,苹果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OpenAI 正试图抢占下一个时代的制高点。

结语:一切取决于AI是否真的能实现生产效率的大提升

综上,OpenAI的万亿美元豪赌,本质上是一场关于AI能否真正驱动生产效率革命的生死博弈。这场豪赌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循环融资”与“股权换采购”模式,虽然短期内通过绑定供应商(如英伟达、AMD)解决了资金问题,但其长期可持续性完全依赖于未来AI需求的指数级增长。

OpenAI预计未来收入将覆盖巨额成本,但这需要一个前提:AI必须深度渗透各行各业,并带来切实可见的生产效率大提升。只有当企业客户和普通用户因为AI的应用而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因此愿意持续付费时,才能形成足够庞大的市场规模,消耗掉OpenAI天价构建的算力供给,进而支撑其不断膨胀的收入预期。

反之,如果AI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未达预期,市场付费意愿和用户增长放缓,那么当前依靠高预期支撑的资本循环链条便会断裂。届时,OpenAI不仅无法兑现其万亿美元订单的承诺,更可能引发整个AI产业的资本泡沫破裂。因此,AI能否实现真正的生产力革命,直接决定了这场豪赌是奠定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基石,还是一场预支未来的泡沫。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