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业研究框架暨2025中期投资策略:兼顾红利与周期属性,平衡“核心+卫星”组合

来源:东海证券 作者:王鸿行 2025-07-03 21:4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银行业研究框架暨2025中期投资策略:兼顾红利与周期属性,平衡“核心+卫星”组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行业竞争加剧,区域性银行改革深化。全国性银行(国有行、股份行)凭借资本、网点、客户、综合经营等优势占据市场高地,而数量众多且规模偏小的区域性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则处于被动位置。近年,竞争加剧倒逼改革深化,区域性银行迎来重组兼并潮。区域性银行并购重组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性。
近年行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存贷、债权类投资、同业业务,产生利息收入与投资收益,营收贡献度高。资产负债业务对业绩的驱动可拆解为量(资产规模)、价(净息差、投资收益率)、质(资产质量)三大因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与政策、监管(中观)及银行自身经营行为(微观)三个维度。近年量、价、质均面临不同程度下行压力,其中,息差与局部资产质量压力较为明显。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投行、信用卡、财富与资产管理等业务,产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部分银行营收贡献度较高,近年受降费及资本市场冲击较大。银行业务模式差异较大,全国性银行业务较为多元,区域性银行则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
底部维持平衡,利润与分红有望保持稳定。规模:受需求放缓及隐债置换影响,对公信贷预计承压;受益于稳地产、促消费政策,个人信贷压力预计缓解;受益于政府债扩容,投资端预计提速,对规模的驱动依然较强。息差:5月存款降息力度超过LPR,息差压力或趋于平缓。非息:宏观经济底部蓄势,债市或趋于平缓,交易业务收入面临高基数压力;资本市场改善,保险与公募降费影响淡化,中间业务收入迎来修复窗口。资产质量:个人信贷质量仍面临不确定性,但拨备盈余、隐债置换、资本夯实等积极因素释放不良处置空间,预计整体资产质量仍能动态中保持稳定。税费方面:存款利率下降滞后于贷款,收入端依然承压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力度依然较强;其他方面:国际结算、贸易融资收入或因关税而承压;分红意愿保持积极。综合而言,预计头部银行利润规模与分红比例仍保持稳定。
兼顾红利与周期属性,均衡布局。2023年以来,房地产、城投及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上市银行分红展现良好稳定性。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过程中,股息率优势仍对保险、社保基金、指数基金、红利低波公募等中长期资金具有吸引力。展望后市,预期稳定的利润与分红水平仍将在低利率环境中为银行行情提供显性支撑;此外,基本面视角,后续宏观政策持续加码或催生边际改善预期,特别是消费与投资修复将缓解银行业个人风险上升、存款定期化加剧等痛点,有望为行情提供潜在支撑。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已接近近十年中枢水平,建议后续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均衡布局:以高股息属性的国有大行构建核心组合,同时搭配具备周期弹性的头部中小银行作为卫星组合。
风险提示:个贷风险快速上升;制造业风险快速上升;贷款利率下行幅度明显大于存款利率导致息差明显收窄;中小银行风险快速上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