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十五五”系列报告之一:畅想“十五五”的三大关键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出炉。中国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十五五”规划对于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近期高层的调研、会议及讲话精神,并结合“十五五”的时代背景,我们认为要重点把握三大关键词——承上启下、坚定不移和因势利导。
第一个关键词:承上启下,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十四五”规划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五五”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十五五”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结合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未来5年工作做出前瞻指导。
“十四五”目标回顾:“十四五”即将收官,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大部分可顺利完成,其中创新驱动和安全保障相关指标已提前超额达标。民生福祉领域中的“幼有所育”——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以及绿色生态领域中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实现目标仍需努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正文提及的细项指标中,基础研究强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截至2024年尚未达到预期目标。
“十五五”目标猜想:(1)GDP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4.5%以上,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匹配。(2)城镇调查失业率仍保持为5.5%以内,作为底线思维的重要参考。(3)或增设2%左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指标,作为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指标。(4)进一步强化新质生产力相关量化指标重要性,如基础研究强度、人均专利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等。
第二个关键词:坚定不移,更加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迈入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5月19日,习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调研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十五五”时期将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1)强化基础研究重要作用,畅通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尤其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先进材料、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3)巩固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引领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构建先进、全面、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4)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抓手,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个关键词:因势利导,进一步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十五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因势利导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全方位扩大内需,尤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扩大消费占比的主要方向:(1)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服务消费。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为46.1%,与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2)财政支出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转变,社保水平有望显著提升,育儿、学生、特困人群等重点领域补贴有望扩容、扩面、扩量。(3)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以消费税改革为抓手推动地方政府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向,地方发展将更加重视消费,包括文体娱等服务消费。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