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智能汽车行业点评:小米YU7发布即爆单,供给撬动需求

来源:爱建证券 作者:吴迪,徐姝婧 2025-07-01 15:5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爱建证券《智能汽车行业点评:小米YU7发布即爆单,供给撬动需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6月26日,小米YU7发布,标准版定价25.35万,Pro版27.99万,Max版32.99万元,定位运动风格。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
产品力革新,供给撬动需求。小米YU7于2024年底开始无伪装路试,并于2025年5月22日小米集团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首次发布,其外观及基本配置早已曝光,但6月26日正式上市后的订单数据却依然能够大超预期创下汽车行业记录,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产品力革新。一些革新点如:1)智能座舱采用迭代周期更短、成本更优、算力更强的高通8Gen3手机芯片;2)四合一域控整合向“中央大脑+区域网关”这样数据处理路径更短的架构演进;3)天际屏全景显示替代传统仪表盘;4)EC智能调光天幕升级防晒隔热遮光体验;5)磁吸系统支持多场景配件扩展,等等。
扩产保供放量可期,小米汽车供应链或受益。中汽协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1600万辆,而2025年1-5月20-35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车用车占比超过25%。据此我们预计小米YU7定价锚定的智能汽车细分市场潜力空间超过400万辆/年。小米YU7发布后的订单数据已经预示供不应求将成常态,而扩产保供将成为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为35万辆,北京一期工厂年设计产能15万辆,双班运营将使产能翻倍,而二期15万辆产能即将投产,三期用地已竞得。我们预计2026年一、二期工厂峰值产能或达60万辆,三期投产后交付能力持续提升,支撑份额扩张。预计小米汽车供应链将受益SU7及YU7的叠加放量,单车价值量高且全系标配的智能化增量配置由甚。
软硬件协同能力或决定智能汽车产品力,跨界造车新势力有机会优先胜出。小米集团聚焦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通过车端智能设备与家庭IoT、移动端设备的深度互联,实现汽车从出行工具向智能场景枢纽的升级。其芯片、算法及交互终端的协同整合能力,较传统车企模块化开发,迭代效率显著提升。随着智驾渗透率快速攀升,软硬协同能力或成车企分水岭,我们看好具备全栈技术协同整合力的跨界造车新势力,率先竞争突围,主导智能化、生态化转型。
投资建议:乘用车:看好头部智能汽车品牌产品力加速突破,建立用户体验差异壁垒,特定价格区段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或加速形成,建议关注【小米集团、小鹏汽车】;零部件:1)看好由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化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商加速转变的自主供应链崛起,建议关注【保隆科技】;2)看好具备消费属性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增量配件伴随爆款车型放量,建议关注【华阳集团、金博股份、日久光电】。
风险提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阳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