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兴证券《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点评:关税风险下降,更加注重经济基本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
主要观点:
双方均承认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公报中英文版本内容一致。在双方各自的新闻发布会上,均展现了对对方专业的尊重和深刻印象,口径高度一致。双方关税及相关反制政策状态回到4月2日之前,再叠加对等的10%关税。双方的共识之一是没有一方希望经济脱钩,美方寻求的是更加平衡的贸易,中方也表达了对扩大自美进口的开放意愿,有可能会有新的采购意愿。
本次会谈建立了中美贸易交流机制。从中方的记者发布会来看,双方除各自牵头人以外,双方工作组将会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磋商,交流形式也多样化,例如网络会议、电话等。可以看出该交流机制的设立初衷是保证双方工作组的充分交流,减少信息壁垒和误解,出现2018年5月以后短期反复的概率不大。
目前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中国新增针对芬太尼的20%和基础关税10%。从美方记者会来看,双方本次对芬太尼的沟通较为有效,针对芬太尼的关税有望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最终的关税会比30%低。
本次谈判显示,美国仍然会坚持对全球无差别基础性关税10%。此外,美方表示,该税率并不适用于美方认为的涉及经济安全领域的行业(美方特别指出这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对所有贸易伙伴普遍使用),如芯片半导体、医药等涉及美方供应链安全的行业。从产业经验来看,单纯的关税壁垒无法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后续还需评估美国其他配套的产业政策的效果,是否增加本土产业的竞争等。
本次会谈利好国内出口,减轻国内经济压力。在双方暂停关税战的3个月内,出口或将继续保持当前的高增长状态,未来出口可能进一步向中端和中高端产业倾斜。汇率方面,我们在4月初中国反制以后就不再趋势性看空人民币汇率。
本次会谈极大降低了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并没有寻求新的贸易框架,但希望在原有的贸易体系基础之上提高本国的关税以及促进贸易伙伴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从而利于美国商品进入对方市场,达到平衡贸易的目的。(美财政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的关税不高)。
无差别基础关税10%将大幅提高美国消费者对关税承担的比例,类似特朗普对内征收消费税。中低端制造业美国不具备生产优势条件,不太可能回流,只会造成基础商品价格上升。据Tax Foundation估算,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应税的进口品仅为3800亿美元,第二任期为2.5万亿美元,扩大了6.6倍。无差别基础税率10%意味着进口商品无法通过贸易转移来抵消基础关税,这将使得原本的进口品价格对关税的弹性显著上升,最终抬升美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比例。而进口品价格的抬升也会刺激美国本土同类或互补品价格的抬升。短期内美国商品价格有一定价格压力。此外,基础关税也使得美国联邦政府能够通过关税多征约0.5%GDP的税收,可部分弥补目前6.7%赤字率的联邦财政压力。
特朗普政府的四大政策方向,移民、关税、监管、以及减税。关税不确定下降后,市场的关注点将转向夏季中期以后的新减税法案。目前来看,潜在的减税法案可能比2017年的版本要更为宽松。关税与减税的结合,可以看成美国对私人部门(家庭、企业)收入减税、对投资减税、同时对消费加税的税收体系的调整。若该调整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上的下行,关税有可能会继续保留。
市场方面,我们对美股短期态度从中性转为中性略谨慎积极,长期从中性略谨慎转为中性。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所延后,企业可囤货时间拉长,对经济的影响也随之延后,美国股债避险情绪均下降。特朗普在4月2日以后态度有所转变,说明其对经济和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有所顾忌。从当前关税的走势来看,年内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降低,但通胀水平可能因为基础性关税有所上升,美联储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时间可能延长。国内资本市场仍维持震荡牛市的判断不变。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贸易摩擦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