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国内观察:2025年4月PMI:关税影响显现,政策节奏或将提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官方PMI数据。4月,制造业PMI为49.0%,前值50.5%非制造业PMI为50.4%,前值50.8%。
核心观点:4月制造业PMI除了季节性回落的因素以外,关税冲击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价格指数,以及部分行业产需指数均明显下降。一季度对经济形成明显支撑的抢出口效应可能会逐步弱化,若后续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底线思维”要求,增量政策出台的节奏可能会加快,“两新”、“两重”、以及服务消费或将是提振内需的重点方向。
制造业PMI回落的两重因素。首先,4月制造业PMI的回落存在季节性特征,2016年至今每年4月制造业PMI均较前值回落,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主要还是受年初开工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今年-1.5%的环比降幅,略低于近5年同期均值-1.44%,明显低于近10年同期均值-0.84%。不过另一方面,关税冲击导致了分项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的明显下滑,间接影响了生产指数、价格指数等。
抢出口效应减弱,对生产的带动也有所回落。供需来看,4月新订单指数回落至49.2%(-2.6pct),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至44.7%(-4.3pct),环比变化上,剔除2020年异常值来看,是近10年以来次低值。虽然4月可能存在对部分地区转出口加快的现象,但是此前抢出口对生产带动的逻辑可能在弱化,生产指数回落至49.8%(-2.8pct),绝对水平为2023年5月以来低点。
内外需差异在行业上的反映。4月,装备制造业PMI回落至49.6%(-2.4pct),回落幅度要大于消费品行业以及高耗能行业。细分行业上,纺织服装、金属制品产需指数明显回落受关税影响较大;而以内需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以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产需指数位于高位。此外,受益于产业升级,高技术制造业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景气度,4月为51.5%。
价格指数在荣枯线以下继续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7.0%,-2.8pct)以及出厂价格指数(44.8%,-3.1pct),关税影响外需景气预期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下行压力,4月PPI同比降幅有可能继续扩大。
非制造业PMI回落,但强于季节性。4月非制造业PMI环比回落0.4%,但回落的幅度要低于近5年同期均值(-2.1pct)。分项上服务业强于季节性、建筑业持平于季节性。
关税政策对服务业景气度也造成了影响。具体反映在水上运输以及资本市场服务商务活动指数的回落,前者影响航运、后者影响市场预期。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于居民消费相关的服务业维持高景气度。
基建支撑、地产拖累。4月建筑业PMI回落至51.9%(-1.5pct),但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9%(+6.4pct),财政发力下基建稳步推进,但地产施工的拖累可能仍然较大。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特朗普关税政策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