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2025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利润转正可持续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前值-0.3%);实现营业收入32.1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前值2.8%)。3月利润当月同比2.6%。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
量和提升和利润率改善是利润扭负的主要原因。从量、价、利润率三要素模型来看,贡献最多的还是量,工业增加值1-3月实现同比6.5%的强劲增长,单月同比上涨7.7%,3月内外需“抢出口”和“抢两新”让企业生产和销售同时得到提振,因此1-3月营收也上行至3.4%。利润率小幅改善,制造业利润率同比上行。1-3月利润率累计录得4.7%,环比增加0.17pct,同比跌0.16pct但收窄0.01个百分点;分结构来看,制造业利润同比由负转正较为关键,从去年3.85%上涨至3.91%。价格继续拖累企业利润,3月PPI同比下降2.5%,比前值扩大0.3pct,价格下行一是表明部分需求不足还存在,二是表明企业还在以价换量。
库存增速保持平稳。1-3月产成品存货6.55万亿元,增长4.2%。(前值4.2%),库存增速无变化。由于3月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抢出口和抢两新”,推动1-3月生产端的强势扩张。然而库存增速没有出现累库,反而保持平稳,表明供需处在相对平衡的位置。不过未来在出口潜在的下行压力下,仍然要看经济的内生动能能否继续接力。PMI上来看,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2pct至47.2%,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3pct至48%,原材料库存上升但产成品下降也印证了一季度供需关系的平稳。高频数据上,钢材库存在二月底三月初达到顶点后就一直保持下行趋势,主要钢材品种库存从2月28日的1341.46万吨下降4月25日至1083万吨,或预示企业库存在4月有更多回落。
私营企业负债增速改善,但应收账款回收期仍在持续提升。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0.37万亿元,同比增长5.3%;负债合计104.02万亿元,增长5.8%,其中私营企业资产负债增速分别上行5.4%(前值4.3%),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结合金融数据来看3月贷款增速7.4%(前值7.3%)时隔2年重回上行,企业贷款也表现强势,短贷同比多增4600亿元,金融部门对私营企业的支持可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但同时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前值9.2%)。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0.9天,同比增加4.0天。应收账款的持续上升对企业现金流和预期产生不利影响,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回款周期被进一步拉长意味着企业可调动的现金资源被收紧,未来不确定性加大,亦不利于经济流转加快促进经济复苏。
高端制造业引领利润改善,“两新”效果明显。装备制造业保持强劲,1-3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前值下降5.8%转为增长3.5%;其中,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到14.3%,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设备更新带动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利润提升,分别增长14.2%、9.5%(前值5.9%和6.0%)。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计算机电子利润回升至3.2%(前值-9.4%),电气机械利润提高到7.5%(前值-2.4%),均双双由负转正,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8.8%、65.8%、21.7%。
展望未来,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全面回升取得良好开门红,强有力的政策效果为全年经济打下良好基础。不过一季度亮眼的利润背后仍蕴含对经济的担忧,其一是3月数据凸显“抢出口”和“抢两新”带动内外需的扩张,但4月开始对等关税对出口的影响或开始显现。其二是价格仍保持低位,改善的信号暂不明显。其三是企业回款周期还在延长,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的进一步上行对供应链整条付款路径都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4月政治局会议在“两新”政策扩围给出一定增量预期,并首次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服务消费市场参与主体注入信心与活力。同时会议也指出“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并在就业领域重点照顾受关税影响的企业,让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转内销的方式获得政策支持。未来需要关注4月出口的影响以及政策的力度。映射到投资上,短期经济结构性的特征依旧明显,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表现更好,政策支持的消费板块也有明显提振,因此我们看好红利+硬科技的哑铃策略以及服务消费的空间;固收方面,我们认为25-50BP降准很有可能在4月政治局会议之后落地,20BP左右的降息也可能在5月或者6月到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下探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