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关注血制品投资机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关税影响有望重构国内血制品市场格局。美国在全球血浆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血浆供应量约占全球使用量的70%。我国部分血制品长期依赖从美国进口。近期美国对国内商品加征关税,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提升关税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国产血制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另一方面,进口产品供应增加不确定性,国产品种供应稳定性更有保证。关税影响促使血制品竞争格局改变,供需共振下,国内血制品企业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机遇,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并购整合提升血制品龙头行业竞争力。2021年,华润医药斥资48亿元入主博雅生物,正式切入血液制品赛道。同年,派林生物收购了哈尔滨派斯菲科100%的股权。通过这次并购,派林生物的浆站数量合计达到38个,巩固行业地位。2024年国内血制品行业迎来并购整合热潮,多家龙头企业通过战略性收购扩大规模。上海莱士拟42亿元全资收购南岳生物,作为湖南省重点血制品企业,南岳生物拥有500吨设计产能和9家单采血浆站,2024年采浆量达278吨。此次收购将使上海莱士采浆量提升18%以上,实现4项在研产品资源互补;天坛生物旗下成都蓉生以1.85亿美元收购中原瑞德,获得5个运营血浆站;博雅生物则通过并购绿十字(香港)间接控制绿十字(中国),新增4个血浆站,预计总采浆量将突破500吨。系列并购显著提升企业原料供应能力,产品线得到整合,强化市场竞争力。
血制品行业资源属性强,行业壁垒高,我国血浆采集长期供需紧平衡。血液制品行业属于资源属性较强的行业,我国上游血浆采集一直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我国自2001年5月起没有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企业获批生产需要通过包括GMP合规性等法规符合性检查;此外,由于国家对单采血浆站的设立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由血液制品企业设立,实行“一对一”的供浆关系,单采血浆站设立要求符合相应的设置规划,在一个采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血浆站数量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企业不足30家,且大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较少、行业集中度不高,超过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资质。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的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质量是血液制品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中国血液制品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未来市场成长空间较大。血液制品行业属于资源属性较强的行业,近期关税影响有望促使血制品竞争格局改变,国内血制品企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建议关注:上海莱士、博雅生物、派林生物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