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深海科技:政策孵化万亿级市场,多维度价值蓝海赛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深海科技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具备多维度价值。2025年3月11日,我国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深海科技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同时多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海科技具备资源、军事、科技、经济等多维度战略价值:(1)资源:深海油气具备油气、矿物、生物、空间等多方面资源开采价值;(2)军事:深海资源多位于公海区域,全球深海资源争夺加剧带来深海区域军事化发展加速;(3)科研:地球最后的“天然实验室”:生命起源、地质演化、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场所;(4)经济: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深海经济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产业链覆盖基础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三深体系为核心。从上下游看,深海科技覆盖基础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下游应用三大产业链环节。(1)上游:涵盖基础材料与核心部件,包括特种/基础材料、传感器与电子器件、能源与动力系统等;(2)中游:包括深海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3)下游:各类深海区域应用,包括资源勘探开采、深海观测、国防安全等。从技术方向看,深潜、深钻、深网组成了深海科技的核心“三深”系统。(1)深潜:包括载人潜水器(HOV)与无人潜水器(UUV);(2)深网:基于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海底光纤等基础设施的海底观测系统;(3)深钻:利用钻探船与钻探设备,实施海底资源勘探以及学术研究,在“三深”里难度最大。
深海相关赛道包括深海资源开发、深海装备制造与深海攻防三大板块。(1)下游深海资源开发:强确定性赛道,资源开发与我国实际需求、我国战略需求紧密相关,深海矿物开采具有巨大前景:①油气资源:截止至2024年底,我国深海油气储量占全国总资源达67%,而开采率尚不足10%,且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具有巨大发展空间;②矿产资源:2022年我国战略金属镍、钴、锂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93%、98%、63%,而美欧矿产战略明确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未来我国获取境外矿产资源将面临更大外部风险,深海矿物开采势在必行;③深海生物资源: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24年全球海洋生物科技市场总体量达67.8亿美元,预计在2034年将达135.9亿美元,我国在深海生物实验室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深海装备制造:四大板块三步走,目标在2025年建立初步完善的深海装备体系;2030年构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海大型有人装备与智能无人系统相融合的技术体系与装备体系;到2035年深海装备实现谱系化、产业化发展。(3)深海攻防:随着国际地缘局势日益严峻,我国以南海为首的深海地区边防对深海攻防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水下攻防体系涵盖机动设备、固定设备、深海基建等多个细分板块,而我国当前在军用水下无人装备、海底观测网等多个细分领域尚未形成成熟产业链。
投资建议: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建议关注海洋通用设备、资源开采与装备制造三大板块。我们认为,(1)海洋通用设备:作为深海开发的刚性需求,短中期有确定性业绩兑现;(2)资源开采:核心资源诉求与战略刚需,EPS快速落地;(3)深海装备制造:长期深海开发、深海基建与攻防装备需求,受益长期估值提升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与落地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