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国内观察:2025年3月进出口数据:关注4月数据更重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 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3月外贸数据。 2025年3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12.4%, 2025年1-2月同比2.3%;进口同比-4.3%, 2025年1-2月同比-8.4%;贸易差额1026.4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440.56亿美元。
核心观点: 3月受外需仍有韧性、“抢出口”、去年同期基数影响,出口增速明显上升,但并未计入4月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的影响, 外部经贸环境边际变化较大, 4月中国对美出口或出现大幅度下行,拖累整体出口数据。进口增速虽略有回升, 但规模创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在短期外需或大幅度下行背景下,内需或被拖累,进口同比降幅或将扩大。 除了内需仍整体偏弱的背景,也需要关注国产替代以及未来出口下滑背景下对中间品进口拖累的影响。总的来看, 3月进出口数据反映的是过去,对当前资产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全球贸易局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关注各经济主体间的贸易谈判进展以及稳内需政策加码的可能性, 4月政治局会议的重要性也在加强。
出口增速超预期。 3月出口规模3139.12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3月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加快, 较2025年1-2月增速提升了10.1个百分点;环比来看, 3月出口环比增长46%, 高于4年同期均值28.93%, 强于季节性。 出口增速走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去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 去年同期出口规模2794.16亿元, 增速仅为-7.6%;二是虽然前期美国对中国进口加征20%关税正式生效,但对等关税尚未落地,仍存在“抢出口”效应。 当前来看,在4月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冲击下,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幅度已达145%, 4月对美国出口规模或明显下滑,拖累整体出口。短期来看, 仍需关注后续贸易谈判的进展。
外需方面,欧升美落,整体仍有韧性。 3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回升1.0个百分点至48.6%;美国ISM制造业PMI、 日本制造业PMI分别回落1.3个、 0.6个百分点至49.0%和48.4%。 美欧日制造业PMI皆略低于荣枯线。 韩国3月出口同比小幅回升至3.00%。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0.3%,虽较2月回落了0.3%, 但仍处于扩张区间。
对美国、欧洲、东盟、日本出口增速回升明显,除此以外其他地区的拉动也明显回升。 3月,我国对美国、欧盟、 东盟和日本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当月同比分别较1-2月回升6.79、 9.7、 5.85、 6.03个百分点至9.09%、 10.3%、 11.55%、 6.73%。环比来看, 也皆强于季节性,环比分别为44.29%、 41.68%、 62.93%、 44.55%, 高于近4年同期均值26.40%、19.05%、 48.49%、 28.25%,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使“抢出口”效应仍存。 从拉动的角度,美欧日3月拉动2.98pct,东盟拉动2.21pct,合计整体较1-2月上升3.73pct;其他地区拉动7.2pct, 前值0.83pct, 较2025年1-2月有大幅提升,反映出口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回升。 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当月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较上月分别回升9.2个、 7.4个、 1.9个百分点至13.4%、 10.4%、 7.3%。 主要产品中,通用机械设备、 纺织纱线及其制成品、汽车零部件均有明显回升; 2025年1-2月表现较好的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进口增速略有回升但仍处低位。 3月进口金额2112.69亿美元, 规模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环比来看, 3月进口环比15.2%,低于去年同期的22.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也低于4年同期均值23.47%,弱于季节性。 主要大宗商品中, 大豆、粮食降幅持续扩大,拖累整体进口; 铁矿砂进口增速虽略有回升, 但降幅仍在两位数以上。 飞机及芯片进口增速明显加快,或是“抢进口”的反映。 总体来看, 进口增速降幅虽有收窄,但仍然反映内需相对偏弱。后续关注国产替代对进口的影响,以及出口下滑拖累相关中间品的进口。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美国对中国关税政策继续超预期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