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中证卫星产业ETF投资价值分析:空天竞逐强自主,产基贯通万亿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行业分布与市值权重: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于2020年12月22日发布,是A股首只聚焦卫星全产业链的指数。其行业分布涵盖军工电子、半导体、航天装备、通信设备等。成分股市值权重呈“金字塔式”结构,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51.32%,龙头集中度高,同时长尾布局分散风险。从规模看,100亿以下及100-199亿市值公司占比70%,凸显创新型企业的“小而专”成长属性。
业绩盈利与分红属性:(1)收入端:指数成分股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891.1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20.93亿元,2023年同比增速高达61.64%;2024-2026年营收预计保持19.40%、11.60%、19.92%的增长率,2026年规模将突破2,430亿元。(2)利润端:从利润端看,指数成分股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24.99亿元增至2023年的57.7亿元,2023年同比增速升至164.92%;2024年起,净利润增速预计维持106.81%、84.83%、30.98%的高位,2026年有望逼近289亿元,印证行业或从“投入孵化期”向“盈利兑现”的转折。(3)分红端:2020-2024年,卫星产业指数成分股现金分红总额从11.39亿元逐年攀升至39.01亿元,五年增长242%,但股息支付率波动显著。分红公司占比在2023年达到峰值66%(33家),2024年回落至48%(24家)。
市场涨跌幅:截至2025年4月14日,卫星产业指数近一年累计上涨22.13%,大幅跑赢上证指数(8.06%)、沪深300(8.15%)等宽基指数,同时在细分赛道中表现较好,卫星导航指数(28.73%)、卫星通信指数(15.05%)。短期看,受市场情绪扰动,卫星产业指数4月回调2.56%,但年初至今仍逆势上涨1.31%,显著优于国防军工(-6.62%)、创业板指(-9.74%)等科技属性板块。
未来发展空间:(1)从资源储备看,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中国已申请5.13万颗频轨资源,但截至2024年仅发射百余颗,产业规模增长空间巨大。(2)低轨卫星星座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单颗卫星覆盖范围广,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接力信号,消除地面网络盲区。(3)6G的空天地海泛在连接需求依赖卫星互联网提供低时延与高频谱效率支撑,推动新业态发展。
商业应用落地:卫星产业的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政府应急通信向消费级市场突破,例如华为Mate60Pro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通话,吉利极氪001FR全球首发前装车载卫星终端,而网翎推出的万元级卫星上网机更将宽带服务覆盖至深海、荒漠等传统通信盲区。未来五年,随着5GNTN标准落地和“航天+”生态成型,卫星产业有望催生手机直连、自动驾驶高精定位、太空旅游等万亿级新蓝海,重构从近地轨道到深空探测的产业边疆。
招商中证卫星产业ETF:卫星产业ETF精准锚定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为投资者布局空天信息革命提供高效通道。指数覆盖卫星制造与发射、地面设备、通信导航及遥感应用等全产业链50家龙头企业,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达51.26%。标的指数自近一年来涨幅显著22.13%(同期上证指数8.06%),印证产业高景气度。建议关注:招商中证卫星产业ETF(159218.OF)。
风险提示:海外降息不确定风险;特朗普新政策不确定风险;地缘因素扰动风险;市场情绪不稳定风险;国内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