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公司简评报告:负债成本管控强化,资产质量管理审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常熟银行(601128)
投资要点
事件:常熟银行公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109.09亿元(+10.53%,YoY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13亿元(+16.20%,YoY)。Q4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3665.82亿元(+9.61%,YoY),不良贷款率为0.77%(持平,QoQ),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500.51%(-27.89PCT,QoQ)。全年净息差为2.71%,同比下降15BPs。
受需求端影响,个贷增长延续偏弱态势;存款增长延续较强惯性。2024年Q4个贷新增规模明显弱于近年同期,与行业趋势相符。一方面是受居民信贷需求偏弱影响,另一方面或是由于在行业零售贷款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公司对经营贷、信用卡、消费贷等风险资产的投放较为慎重。对公方面,一般贷款维持较快增长弥补信贷缺口,新增票据贴现明显回落。由于常熟银行存款端以个人为主,规模受同业存款定价自律的负面影响微弱:Q4公司吸收存款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明显快于同期M2。
息差在资产端影响下继续收窄,存款成本管控强化有望缓解压力。2024年Q4生息资产收益率继续下行:一方面是由于新发放贷款利率随行业继续走低;另一方面是由于LPR重定价及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影响显现。受存款重定价及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影响,负债端付息率稳中有降。综合来看,Q4资产端对息差的压力仍占上风,与行业趋势一致,测算单季度净息差进一步下降至2.59%(VS.Q3的2.67%)。公司继续加强存款成本管控,分别于2024年11月及2025年3月两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有望缓冲贷款收益率下行压力。
受债券牛市驱动,投资收益表现亮眼。Q4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7亿元(VS去年同期1.49亿元),对单季营业收入的拉动较为明显。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源于债券牛市带来的价差变动,投资类资产规模增速顺应监管引导明显放缓。
总体资产质量稳定,前瞻性指标释放风险放缓信号。
2024年Q4末,公司不良率为0.77%,较Q3末持平。其中零售贷款和对公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94%与0.65%,分别较Q2末上升3BPs与下降1BP。
分行业来看,信用卡贷款、个人经营贷、批发零售业贷款风险继续释放,不良率均较Q2末不同程度上升,反映宏观环境影响下市场薄弱主体财务压力较大。其中,信用卡不良率上升较为明显,一方面与新生成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与分母端规模压降有关。制造业、建筑业和租赁服务业、公用事业、房地产等行业不良率保持低位稳定,体现本地实体良好韧性。
分地域来看,常熟当地资产质量低位稳定,不良率环较Q2末下降4BPs至0.61%;省内其他地区不良率较Q2末继续上升6BPs至0.79%;省外村镇银行不良率较Q2末下降8BPS至1.09%。鉴于贷款规模并未大幅增长,后者下降可能与公司加大不良清收与核销力度有关。
前瞻性指标方面,关注类贷款占比较Q3末下降3BPs至1.49%,逾期贷款占比较Q2末下降11BPs至1.43%。此前,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关注率与逾期率连续上升。银行业零售贷款不良压力普遍上升背景下,公司及时调整思路,量价策略向防控风险倾斜。2024年Q4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023年Q1以来首次下降,逾期贷款占比为2023年下半年以来首次下降前瞻性指标边际改善释放风险放缓信号,后续关注改善持续性。
不良确认与核销力度明显加大体现公司审慎经营理念。2024下半年,公司核销力度明显加大,共核销不良贷款17.40亿元(VS.2023下半年9.68亿元),测算不良贷款核销比例明显上升至95.46%。测算下半年不良贷款生成率(加回核销)较上半年上升13BPS至0.74%超过2020年下半年时的高点。受核销力度加大影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至500.51%。公司当前拨备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后续业绩维稳仍有较大的发挥余地。
投资建议:2024年Q4,公司不良确认与处置力度较大,且11月以来两次下降存款挂牌利率,我们相应更新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5.85、126.09、138.57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为114.87、127.32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3.20、47.82、52.68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为42.34、47.64亿元),期末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0.65、11.92、13.32元,对应4月8日收盘价的PB分别为0.65、0.58、0.52倍。行业层面,1)地方债务化解、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大缓解重点领域风险;2)存贷利率同步性提升,息差压力放缓,以上因素利于板块估值修复。公司层面:1)小微零售市场空间广阔,区位优势与“技术+配套”综合优势有望持续驱动公司成长;2)居民定期存款占比高,且成本管控力度大,有望从中受益更多;3)公司拨备基础厚实,盈利水平有望保持韧性。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小微贷款质量大幅恶化;负债成本管控效果不佳致净息差大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