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对等关税”下东盟的冲击与抉择:从避风港到风暴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东盟是“对等关税”风暴口:此次特朗普“地毯式”与“国别式”叠加的对等关税,是其迄今对全球经贸体系发起的最大规模冲击。其中东盟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平均加征税率高达33%,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首当其冲。由于东盟国家多为外贸导向型经济体,且高度依赖中美市场,对等关税必将对东盟造成直接和间接冲击,在短期内引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大幅重组,并将引发一系列附带效应。
对东盟大力加征关税反映美国四大战略目的:一是熨平美国-东盟贸易逆差。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因对美贸易顺差显著而成为主要打击对象。二是重塑美国制造优势,推动本土化、近岸化态势。对等关税将使东盟主要制造国家的关税显著高于墨西哥等近岸国家的税率,过去在东盟布局的制造业企业部分产能或将被迫向北美转移。三是针对中国—东盟的“中间品贸易网络”封堵中转渠道,迫使东盟转向其他供应商,并通过封堵“关税洼地”作为产能出海的途径,遏制中国供应链海外布局。四是以关税为威胁加强对东南亚影响力,争夺亚太战略主导权。
东盟出口与外资流入将面临严重冲击:东盟多为外贸导向型经济结构,中、美分别是东盟前两大贸易伙伴,在直接(对美出口下行压力)及间接(中国增速下降需求降低)影响下东盟出口或将再度遇冷。基于各国对美的依赖程度,柬埔寨的电气设备、木制品、建筑/照明装置,越南的家具、服装、发电机械,泰国的家具、橡胶制品、电信设备,印尼的家具、旅行用品、服装,马来西亚的家具、建筑/照明装置、电信设备,以及老挝的建筑/照明装置、照相设备、发电机械等领域受影响最大。曾经凭借“关税洼地”吸引FDI流入的模式可持续性也面临深度挑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或将掀起全球重点产业链“海啸”。东南亚凭借?成本优势?、?政策红利?和?产业链分工协同?,成为全球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核心区域。高关税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加速转移与重组,例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全球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上占据重要环节,重创下导致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又例如,泰国、印尼等国在汽车制造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对等关税”若全面实行或造成汽车制造产业链的重构。
中国供应链面临寒流预警,越南手持“转向牌”,会跟随美国还是维持“竹子外交”?越南在对等关税宣布后迅速“服软”,与中国、欧盟等经济体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其经济上依赖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产业链与中国紧密相连,若对华加税可能招致中国反制,也将进一步加剧其经济风险。故而目前来看,其主动加征中国关税的可能性较低,但需要关注美国强压下越南是否会在高科技或敏感产业等特定领域采取限制措施。
东盟资本市场承压,关税影响仍在逐步消化当中:对等关税对东盟资本市场的整体影响主要体现在股市波动、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汇率波动等方面,对东盟的货币及金融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短期内可能引发资本波动和汇率风险。根据我们初步调查,大多东盟企业仍在评估关税潜在影响,意味着冲击尚未被完全消化,短期内重申避险策略,倾向于收益确定性较高的股票。
在风暴中稳住重心:一是与受冲击经济体强化沟通协作,共同应对关税冲击。二是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产业链格局。三是推动产业升级与激活内需潜力,强化与美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