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非银金融:经济主题会之资本市场观察-深化投融资改革,提升资本市场活力与内在稳定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指明了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业已召开,进一步阐释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与下一步目标。
“1+N”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严监严管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国九条”推出以来,证监会制定修订了50多项制度规则,我们预计“1+N”的制度体系有望逐步完善,以核心的顶层设计为引领,众多配套规则协同发力,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规范化与成熟度。此外,监管持续对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快查严惩,未来还要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做到“依法严惩”、“依责严防”,完善“吹哨人”制度,压实“看门人”责任。我们认为在严监严管下的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但违法违规行为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仍不可小觑,未来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科技赋能的深化,有望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切实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在严监严管下的高质量发展已显成效,去年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3.4%,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深入推进投融资改革。长期资金具备规模大、久期长的属性,其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明确其要注重长期投资组合的构建和稳健收益的获取,但现如今长期资金入市的规模和比例仍远远低于监管上限,一方面既有代表长期发展方向的可投资资产有限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有资产收益波动大而难以满足短期收益考核的困扰。在此背景下,投融资市场改革的重要性持续凸显,除上述对上市公司严监严管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外,也要优化投资环境,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吸引力。去年实施的两项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初现成效,入市长钱显著增加;公募综合费率改革仍在深化,公募注册发行显著提速,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去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下一步,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扩容有望带来更多稳定且持续的增量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修订也能引导投资机构更聚焦于企业长期价值增长;此外,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被多次提起,我们认为平准基金的设立有望逐步提上日程,但具体设立的形式和节奏仍有待观察。未来,伴随持续扩容的中长期资金,叠加不断提升的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升值得期待。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4成,资本市场与科创企业相互支撑、互相成就,监管也在不断推动制度改革以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1)在科创企业发展方面,围绕“并购六条”完善配套机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动产业整合和提质增效;优化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以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市场吸引力。2)在耐心资本培育方面,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完善考核容错机制,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制度层面上的条件放宽有望推动科技创新与耐心资本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3)在产品创新上,央行表示将会同证监会和科技部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引导债券资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我们认为“科技板”既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产品种类与层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资选择,也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接纳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影响股票交投活跃度,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拖累市场景气度,宏观环境下行影响市场基本面,政策落地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