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招银国际《全球经济: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的可能影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当地时间2月21日,特朗普发布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更加强调国家安全,对敏感行业跨境投融资限制增多,推动中美在战略性行业脱钩。特朗普政策将削弱国际投资者信心,减少美国与非盟友之间的跨境投融资活动,小幅降低美国经济增长,延缓技术进步与溢出效应,利空美股而利好美债,对美元短期利好但中长期利空,利好黄金等非美元避险资产。特朗普政策将打击中美跨境投融资活动,削弱中国经济外向型部门,中国可能加大对内需政策支持,加快技术自主创新,促进供应链本地化,加强与非美地区经贸投资联系。特朗普政策短期内可能削弱中国市场信心,对港股负面影响大于A股,前期涨幅较大板块和人民币汇率可能短期回调。但特朗普政策不会改变年内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估值仍有吸引力、投资者信心改善和盈利前景向好仍对中国股票形成支撑。
政策重点内容。美国优先投资政策重点包括:第一,吸引盟友投资但要求在敏感领域选边站。建立快速审批通道,鼓励来自盟友投资尤其是对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但附加条件是禁止盟友投资者在相应领域与“外国对手”(中国含港澳、古巴、伊朗、朝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合作。第二,限制中国对美战略领域(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农业、能源、原材料等)投资,限制“外国对手”获取美国敏感技术。第三,鼓励所有外国人对美被动投资,既让尖端企业获得外国资本支持,又保障国家安全。第四,新增或扩大限制美国对华敏感领域(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军民融合相关)投资,投资类型涵盖私募股权、风险资本、绿地投资、企业并购和公开交易证券等,投资来源包括退休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和其他有限合伙人投资者。第五,加强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所有权结构和任何涉嫌欺诈行为审计,确保外国敌对公司无法获得美国养老金投资。
对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影响。特朗普的跨境投融资政策更加强调国家安全,对敏感行业跨境投融资的限制增多,可能削弱跨境投资者信心,减少美国跨境投融资活动尤其是美国与非盟友之间的跨境投融资。过去10年美国FDI、ODI、吸引证券投资和对外证券投资流量占GDP比均在1%-1.5%。跨境投融资减少可能小幅降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美企融资成本,扩大美国财政赤字,推动美国投融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更加本土化,延缓技术进步与溢出效应。特朗普加强对中美跨境投融资活动限制,可能加快中美局部领域脱钩,加剧中美关系紧张,损害美国企业在华商业利益,推升美国供应链成本。美国优先投资政策通过信心渠道对美股有一定负面影响,对敏感行业与中国供应链或中国市场联系密切的公司负面影响较大。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可能小幅降低美债收益率,尽管国际资本流入减少对美债收益率有推升作用,但政策通过损害美国经济前景和推升避险情绪对美债收益率有压低作用,该渠道作用超过前者。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短期通过推升市场避险情绪可能利好美元,但中长期通过削弱美元全球化体系和美元国际地位而利空美元,投资者可能寻求多元化国际储备,从而利好黄金等非美元避险资产。总体来看,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对美国经济预期和金融市场信心的提振效应已经消失,投资者转而担心其关税政策、削减政府支出和内外冲突风险可能推升美国经济与通胀不确定性,上半年美股波动可能明显上升。预计美国GDP增速可能从2024年的2.8%降至2025年2.3%和2026年2%。
对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影响。特朗普政策将打击中美跨境投融资活动,并通过信心渠道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2014-2023年中美跨境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量占GDP比均不到1%,中外跨境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量占GDP比均在0.5%-1%之间。跨境投融资活动减少和中美关系紧张可能小幅降低中国经济增速,削弱中国外向型部门。中国可能加大对内需的政策支持,加快国内技术自主创新,促进供应链本地化。中国将加强与欧洲、亚太、东南亚、拉美、非洲等非美地区的经贸投资合作,以弥补与美国之间经贸投资活动的相对收缩。短期内,特朗普政策可能削弱中国市场信心,对中国股票和人民币汇率构成短期利空,对港股影响大于A股,前期涨幅较大板块可能因获利回吐而明显承压。但特朗普政策不会改变今年中国经济复苏态势,预计中国GDP增速从2024年前3季度4.8%升至第4季度5.4%和今年上半年5.2%,今年全年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目前中国股票估值仍有吸引力,投资者信心有所改善,盈利预期可能向好,中国股票可能在短期回调后延续板块轮动,年内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