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投资策略专题:关税对出口链行业影响的可能性测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关税落地的可能性路径初探
1、从历史经验来看,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贸易调查、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即IEEPA)和取消最惠国待遇。考虑到不同手段的触发机制不同,其生效时间及落地节奏也自然不同。从落地时间来看,我们认为本轮关税的落地节奏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主观层面特朗普上任后,不同领域政策执行先后的权衡;二是客观而言,不同关税手段受到的限制性约束不同,时间存在天然差异。
2、结合实施路径和使用历史,我们认为关税手段的概率排序为:贸易调查>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取消最惠国待遇。
不同关税路径落地后对A股行业影响拆解
1、考虑到特朗普1.0时代,关税问题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我们认为对于关税问题,相比于“预测”,更重要的是“应对”。基于此,我们以上述分析为基准,设立了三种可能性,并试图梳理不同可能性下的限制因素(流程与法律),并对上述可能性的结果进行推演,来初步判断在不同的可能性下,关税对我国行业分别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2、从预期角度看,我们认为即使特朗普正式上台,关税预期的扰动或仍存在反复。考虑到特朗普当下并未明确使用某种关税手段,且从近期公布的美国贸易优先政策备忘录来看,其仍将贸易政策视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年内的前两个季度,关税预期压力或导致出口链行情出现反复。从现实角度看,我们认为前期市场过度交易“政策影响”,而相对轻视了基本面交易的权重。当下无论是供给端出口企业对美敞口的调整,还是需求端美国“软着陆”基准下的自然修复,均暗示关税对出口链的扰动无需过度悲观,重视调整后的结构性机会。
展望后续,寻找“关税脱敏”的出海行业:
1、往后看,我们认为2025年出口链仍有结构性行情。从经济底色来看,内需提振仍在路上,投资、消费需求长趋势向下的情况下,出海的重要性是长周期视角下的必然命题。尽管存在种种干扰因素,但趋势的方向从未改变。从节奏来看,全年中一、二季度或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扰动较大的承压阶段;应把握关税预期与关税现实的“间隙”,寻找被错估的出口链结构性行情。
2、配置上,建议关注:打破关税桎梏,布局全球发展——(1)出海规避关税,海外营收/资产利用率改善:消费电子、机械设备、汽车(商用车)和医疗服务(CXO);(2)开拓海外市场,景气预期上修:家电、船舶和电力设备(电网);(3)降低生产成本,出海扩张整合资源:钢铁、小金属和纺织制造。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变动;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定价模型失效;特朗普关税政策范围扩大,出海国家亦可能被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