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动态跟踪:深化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的要求,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健全中长期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通知》提出:“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跨省跨区交易方面,新能源电量上网电价和交易机制按照跨省跨区送电相关政策执行;适当放宽现货市场限价,加快实现新能源自愿参与日前市场;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形成稳定供求关系。”。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下,固定上网电价需市场化改革充分反应市场供求,有效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当前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下降,各地电力市场快速发展、
规则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新能源全面入市已具备良好条件。
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强化改革&绿证政策协同。价格结算机制方面,《通知》提出:“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的机制。”并规定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执行期限、结算方式和退出规则。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后新能源实际可获得的收入可能大幅波动,针对该问题研究方案提出对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量,同时通过“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助力企业能够有合理稳定的预期,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此外,《通知》针对绿电交易政策,提出“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政策,申报和成交价格应分别明确电能量价格和相应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价格;省内绿色电力交易中不单独组织集中竞价和滚动撮合交易;强化改革与绿证政策协同,纳入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不重复获得绿证收益。”,助力强化绿电政策。
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妥善衔接平衡发展。针对目前存量和增量的新能源项目,《通知》提出:“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新能源存量项目,鼓励项目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升级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主动参与市场竞争;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新能源增量项目,要与现有新能源价格非市场化比例适当衔接、避免过度波动。”。新能源具有固定投资成本占比大、变动成本占比小的特点,目前存在新老项目经营成本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改革需要妥善平衡新老项目关系。在实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时,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划分,针对存量和增量项目实行不同政策,在保持存量项目平稳运营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投资建议: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绿电板块建议关注三峡能源、江苏新能,谨慎建议关注龙源电力、浙江新能、中绿电。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成本上升风险;电价市场波动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