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不单单是“抢出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从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我国制造业 PMI 新出口订单、韩国出口等多维度感知 12 月出口或偏强,但 12 月出口表现依旧大超市场预期。部分人士将其主要归因于“抢出口”,我们认为有诸多信号显示“抢出口”或不是主要。
首先, 对外多个区域的出口贡献普涨,难用与特朗普关税预期的“抢出口”为主来单一解释。 市场部分人士认为特朗普关税行动前的潜在“抢出口”效应主要贡献了 12 月的强出口。其触发信号在于,美国拜登政府在去年 12 月 23 日宣布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半导体进行贸易调查,以及特朗普政府上任在即。但 12 月多个区域的出口贡献度增长,这削弱了“抢出口”是主要推力的解释。从各区域来看,“抢出口”影响无法解释对东盟、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对美出口贡献度的增长并非最强。
其次, 美国 vs 其他国家:后者同比增速也明显增长,贡献度增长比前者明显。 这一出口特征单单用“抢出口”去解释显得不够合乎情理。如果出口增长以“抢出口”为主要推力,相比于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贡献增长会上升更快。即使不考虑受权重影响的贡献度,以“抢出口”为主要推力也会让对美出口增速上升更快,但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事实上, 12 月对美出口增速从 8%提升到 15.6%,而其他国家增速也从 3.6%提升到 7.2%。
再者, 海关未列明的其余国家增长贡献也很明显提升。 除欧盟、美国、东盟之外,其他国家海关总署也公布了一部分重点国家(如:日、韩、俄等)的出口数据,另一部分国家的出口数据并未单一列明,但这部分国家的出口增长对于 12 月的出口超预期来说也很重要。 12 月未列明国家出口环比10%,不及 2017-2019 年同期表现,却是 2020 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不仅如此,未列明国家的出口贡献度较 11 月提升了 2.2 个百分点,而 12 月欧美东盟三个地区的出口贡献度较 12 月提升也仅 2.1 个百分点。
风险因素: 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