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点评:货币政策:合理理解“适度宽松”的“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引发市场利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快速下行到目前1.60%左右,利率下行幅度达到40bps,不仅导致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利差收窄到2020年以来最低值,而且长期债券利率和短端7天期逆回购利率出现“倒挂”。
观点
利率过快下行、对降息幅度的定价,或隐含着市场对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片面理解,2025年货币政策宽松也有“度”,“适度”不仅包括适时降息降准,也包括多种政策工具呵护流动性。
“适度”意味着利率水平要适宜、与经济形势动态匹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25年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保持低位的利率水平以及宽松的融资环境等,通过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但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甚至“零利率”,良好的金融环境需要保持适宜的利率水平,但利率并不是越低越好,降息也有一个“度”的考量,即是要保持利率水平与经济形势动态适配,2024年至2025年实际经济增长仍然维持5.0%增速水平的情况下,适宜适度的降息可以通过激发市场融资需求和经济活动,带动增长预期和通胀预期回升,但是如果脱离“适宜”的要求,利率过低反而会产生“资源错配”和“脱实向虚”等负面影响,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也是正常的货币政策,脱离中国经济形势的过度降息降准反而会损害经济增长前景。
“适度”指向在执行手段上,提供更多的流动性不仅需要降息降准,也需要多种结构性政策工具共同搭配协同:2024年以来新增设的政策工具,为创设更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提供了更好的操作基础,在传统的降息降准之外,不断充实完善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形成货币政策的“组合拳”,极大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性,而且增强了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性。2025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度”也体现为多种政策工具并行,新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存量的结构性工具与传统的降息降准操作一起,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转型优化。
风险提示: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总统,新政府组合政策路径尚不明晰,外围风险可能加大,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确,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尚有不确定性;中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量级和支出节奏有待观察,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是否如期回升;2025年关税风险或继续冲击欧元区经济和通胀,欧元区反应函数不明确,同时日本央行“加息”节奏不明确,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可能异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