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2025年策略报告:全球ESG政策动态与市场趋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2024年全球ESG政策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与区域分化并存。国际层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SSB)于近期发布《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以及重要信息的披露》指南,进一步细化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COP29推动全球碳信用机制平台建设,并呼时发达国家加大气候融资力度,缓解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脆弱性。欧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等新政发布,实现ESG实践的监管升级和反洗绿问题防范;以气候变化为主要代表的ESG相关议题在美国发展则不明朗,新发布的气候披露法规实施在联邦和地方州层面都因民共两党的政治分政遭遇掣肘。
2024年我国ESG政策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多部门协同发力,政策布局进一步完善。ESG政策发布主体形成了“中央一一中央部委一一各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多层级的部署格局。顶层设计聚焦双碳战略实施与经济绿色转型,强调绿色金融服务功能与风险防范,ESG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基本成形,与国际标准加速接轨。三大交易所及中上协相继发布相关《指引》和《指南》,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地方层面,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因地制宜发布ESG发展规划,呈现区域特色和引领作用。
全球ESG投资格局受经济环境影响显现新变化。2024年,全球UNPRI签署企业数量首现负增长,中国签署者数量保持平稳。绿色债券市场企稳回升,但社会责任债券连续四年菱缩,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收缩。国际可持续基金规漠止跌回升,前三季度扭转了去年末的净流出局面。国内市场对ESG投资更加关注,ESG产品得到迅速发展。2024年,ESG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银行理财产品以纯ESG主题为主,发行数量延续201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
全球碳市场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持续发展。中国、欧盟、美国和英国的碳市场机制逐步成熟,具备政策兼容性、行业广覆盖与金融工具创新等特点。欧盟碳市场机制领先,交易活跃美国与英国依托拍卖机制稳定碳价:中国碳市场以配额管理制为核心,覆盖面与价格持续提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同时,碳债券、碳基金等金融产品创新丰富,助力绿色技术发展与低碳经济转型。
展望2025年,可以关注几大投资主线。A股市场格局在政策支撑下已经发生转变,盈利的改善仍需要时间,基本面支撑仍较带后,未来市场的持续性与上升空间将取决于政策出台的节奏与执行力度。投资机会可聚焦以下几大主线:1.自主可控下的科技创新板块,中长期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科技创新相关板块具有战略布局价值。2.受益于国内需求回暖的相关消费行业,汽车、家电、建筑装饰等行业有望受益。3.金融、房地产产业链及公用事业等相关行业存在交易性机会。4.绿色产业有望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新能源、绿色建筑、新兴矿业与绿色制造业等领域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获得更多政策与市场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