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固态电池深度系列二: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

来源:东吴证券 作者:曾朵红,阮巧燕 2024-12-02 08:4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固态电池深度系列二: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国内24年开始加大支持力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危机意识,24年政府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产业端看,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基本定型,主流路线为高镍+锂磷硫氯+锂金属体系,安全性大幅提升,能量密度400-500wh/kg,但由于工艺、设备并不成熟,目前电芯尺寸较小(不超过20Ah),循环次数不够(600-700次),快充性能有限(低于2C),成本较为昂贵(4-5元/wh),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节奏方面,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23-24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全固态电池预计27年开启小批量量产,主要以示范运营为主,规模在0.5GWh左右,目标成本降至2元/wh,随着规模效应释放,成本的持续下降,30年规模有望达3-5GWh,35年规模有望突破300GWh。
硫化物路线未来潜力最大,头部电池厂商均重点布局,其中前驱体硫化锂为降本关键。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中硫化物发展潜力最大,因为其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主流厂商的重点布局路线。硫化物电解质中,锂磷硫氯具备成本优势,成为量产主流选择,目前报价1-4万元/公斤,降本的关键在于前驱体硫化锂,多因素导致其价格昂贵,目前报价在500万元/吨以上,后续随着工艺、设备突破后,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工艺难点在于前道成膜环节,对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材料分散的均匀性和负极的平整度的控制要求大幅提升,要求为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目前生产设备仍不成熟,无法达到量产要求,需要定向开发相关设备和技术,才能保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整体看,全固态电池量产需解决两大问题,持续降低固态电解质的成本,提升生产设备的精度和能力,未来突破后有望开启商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产业链看,全固态电池技术壁垒更高,正极厂商横向拓展固态电解质环节,此外干法工艺、导电剂、锂金属、硅碳负极等也迎来机遇,建议关注几条主线:①电池推荐宁德时代(凝聚态+硫化物)、比亚迪(硫化物);②电解质推荐容百科技(正极+硫化物)、当升科技(正极+硫化物)、湖南裕能(正极+电解质)、天赐材料(硫化物+硫化锂)、恩捷股份(硫化物+硫化锂),重点关注厦钨新能(正极+硫化锂),关注三祥新材(氧化物/卤化物)等;③添加剂推荐天奈科技(导电剂)、元力股份(硅碳)等;④设备推荐纳科诺尔(干法电极)、曼恩斯特(陶瓷化+干法电极)、先导智能(固态整线)、璞泰来(前中段+电解质),关注赢合科技(前中段)等。
风险提示:新技术量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