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固态电池:华为公告2项硅基负极专利,重视量产先行环节——硅基负极、碳纳米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华为公开 2 项硅基负极专利
硅氧路线: 11 月 15 日公告( 19 年 12 月申请) 专利《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电池和终端》 , 将高硅氧比颗粒分散在低硅氧比硅基基体中, 并在高硅氧比颗粒表面包覆导电层/导离子层, 从而抑制膨胀。 复配成 500mah/g 的负极材料。
硅碳路线: 10 月 29 日公告( 23 年 4 月申请) 专利《一种硅碳复合材料、 其制备方法、 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用气相沉积法使非晶态硅吸附到多孔碳骨架上, 硅碳纯品, 比容量可达 1987mah/g, 首效达 90%, 20 圈膨胀率达 84%。
硅基负极突破能量密度短板, 多孔碳路线帮助解决膨胀难题
首先,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 10 倍, 采用硅基能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在锂金属负极短期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前为必备方案。
其次, 从申请时间、 性能表现看, 多孔碳+气相沉积硅路线性能更胜一筹, 值得注意的是, 两种方案都需要电子导电剂、 碳包覆材料参与,提升倍率性能、 维持界面稳定。 其中多孔碳材料孔径、 结构直接决定材料的循环、 首效, 为硅碳负极产业化的核心环节。
建议关注: 硅基负极、 多孔碳、 碳纳米管、 包覆剂环节
璞泰来: ( 硅碳负极) 硅碳已小批量供应下游消费电子客户, 中试产能供不应求。 加快推进安徽芜湖硅基负极项目进度, 预计 2025 年初首批产能建成投产。
道氏技术: ( 多孔碳+导电剂) 单壁管: 已送样包括太蓝、 卫蓝等在内的主流固态电池厂商, 获得某固态电池厂商订单并小批量出货。 硅碳: 已建成吨级/月产线, 预计明年 25 年建成年产 1000 吨产线, 已向某固态电池厂小批量出货, 并送样太蓝等主流固态企业, 送样电池厂总计 30 余家。 多孔碳结构设计、 形貌控制好, 首效等性能领先。
元力股份: ( 多孔碳+钠电硬碳) 超级电容炭、 生物质硬炭、 多孔碳等受到下游知名厂商的青睐, 朝大规模产业化方向迈进。
信德新材: ( 包覆剂) 开发 AS-G 锂电池硅碳负极颗粒表面束缚材料,使硅碳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了硅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电导率。
贝特瑞: 硅基负极出货量行业领先, 硅碳已开发至五代产品。
天奈科技: ( 导电剂) 单壁及相关产品已有百吨订单。
金博股份: 已完成石油焦基多孔碳等系列产品的中试化开发, 相关产品处于下游客户验证阶段, 同时正布局开发沥青基与树脂基多孔碳产品。
风险提示
固态技术落地不及预期, 降本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