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中国非银行金融行业:中外券商比较:结束自营、回归服务;代客引流、代持变现——建不如兼、埋不如卖;授人以渔不是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外资没有主动自营/投资业务——用资业务只能做市、以促进代客交易的名义进行的;没有赤裸裸用资赌方向的投资——其从“经纪业务1.0”发展出研究和投行;再进化到“主经纪业务2.0”发展出代持和产品;最终在代持和产品的加持下,发展出“资管及财富管理3.0”,实现客户资产的直接托管和各类产品代销的闭环。比如我们看高盛的收入/利润贡献,大致是:机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各占1/4。前两年,高盛索性直接把机构经纪和投行合并、把资管和财富管理合并;我们认为这样的合并反映了业务的本质。
而中资券商自营占据了太为重要的地位;其他业务又各有自己的“壁垒保护”,业务割裂明显,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因此,除了中信和中金外,没人真正走到2.0阶段。而且,无论1.0还是2.0,自营还是占据收入和利润的最重要的影响,这无论是从财务上、组织架构上、激励机制上、还是价值观上,对于稳定、专心发展真正的券商业务都是非常大的干扰(先不说利益冲突问题)。比如我们看收入/利润结构相对最健康的中信,其自营/投资的贡献可以占到一半,投行、机构经纪、资管、财富管理各占10%左右(中信资管占比将近20%是因为有华夏基金并表)。
从自营的投向来看,大概一半投向债券,剩下的一半投非交易型两融和股押、一半投权益和非标。国内的自营,因为有各种政府的托底,风险相对还小一点;在海外,没有对标的资产的托底,风险可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