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行业:11月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解读-化债力度超预期,大行资本补充加速推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6万亿债务限额+4万亿专项债化债组合拳出台,规模力度超预期:《决议》安排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每年2万亿元。同时,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两项政策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此外,会议明确2029年到期的棚改隐债2万亿元按原合同偿还。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到2028年之前,我国地方政府隐债总额将从2023年末的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与此同时,会议强调坚决遍制新增隐性债务。整体来看,本次化债组合拳大力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地方债务风险将得到有力缓释。
银行参与债务置换短期影响可控,中长期有望受益地方经济基本面改善:贵务置换带动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同时高收益城投债供给减少带来资产配置压力。会议表示,估算本轮债务置换2024-2028年五年累计节约地方政府利息支出6000亿元左右,我们测算5年累计影响银行净息差-20.75BP。考虑到近三年密集安排6万亿债务限额和每年8000亿元的专项债,共8.4万亿元的化债规模,测算2024-2028年间前三年银行息差每年受影响-5.81BP,后两年每年受影响约-1.66BP。上市银行债权资产配置以国债、政府债、金融债为主,企业债占比较少,叠加基础设施类贷款资产质量较好,因此受本轮化债影响可控。化债也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加大对投资、消费、科创等领域的支持,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腾出资源和政策空间。银行角度看,置换后的政府专项债风险权重低于城投企业债,有利于减小资本压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中长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得到缓释,地方经济基本面有望改善,利好银行资产质量。
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工作加快推进,配合密集政策增强大行信贷投放能力:参考往次特别国债发行规模,预计本次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在1-1.5万亿元,测算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提升至13.26%-13.74%,动增量信贷10.7-15.2万亿元,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为参与化债提供资本支撑。预计资本补充年底或一季度落地的概率大,主要有以下考虑:近期政策密集出台,化债力度超预期,年底前“白名单”贷款规模增至4万亿元,短期内对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银行面临年初信贷开门红、重定价影响,资本消耗较大。资本补充加快推进能够及时提高大行信贷投放能力,助力政策落地见效。
投资建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规模力度超预期,银行参与债务置换短期息差略受拖累,长期受益于不良资产出清和地方经济基本面改善。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工作加快推进,及时增强大行信贷投放和风险抵御能力,助力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风险提示:经济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利率下行,NIM承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