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新质生产力追踪(二):三季报下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德邦证券 作者:张浩,戴琨 2024-11-10 11: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德邦证券《新质生产力追踪(二):三季报下的新质生产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三季报显示非金融上市公司盈利进一步磨底,代表新质生成力的战略新兴产业的业绩同样再度下探。按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现金质量、研发强度五维度观察战略新兴产业业绩,我们发现,战略新兴产业①业绩增速弱于全A非金融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业绩确定性较强;②ROE有所下滑,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盈利能力领先;③营业现金比率优于全A非金融油,并且同环比均出现改善;④研发支出强度明显优于全A非金融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相对更强;⑤资本开支强度亦明显优于全A非金融油,这一点与相关产业强研发的特征相对应,但资本开支同环比均出现了走弱。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全A业绩向上拐点或在2025年出现,其弹性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逆周期力度,在此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业绩也将逐步改善。2024年10月18日,吴清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培育耐心资本,进一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我们在年度策略《见龙在田——2025年经济、政策及资产配置展望》中指出,中国特色哑铃型策略仍将是重要的配置方向,其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长将成为组合弹性的重要贡献者,而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或成为产业发展和资产配置上迫切性最强的方向,在业绩拐点出现前或可提前布局。
我们此前在《新质生产力的成色与分化——新质生产力跟踪系列(一)》中分析过,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产业,而后者更偏主题性质、前者业绩则易于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两种,以此二者为依据,万得战略新兴产业指数(866400.WI)及其子指数可完整反应战略新兴产业各环节的整体表现。因此,我们在本报告中以万得战略新兴产业指数的最新成分股为代表观察“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业绩成色,基于整体法视角,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三季报表现如下:
成长能力:战略新兴产业业绩增速弱于全A非金融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业绩确定性较强。2024Q3,战略新兴产业归母净利润增速(TTM)录得-13.9%,增速弱于全A非金融(-5.2%)以及全A非金融油(-5.2%)。相对24Q2而言,战略新兴产业业绩增速进一步下滑,这与非金融上市公司盈利进一步磨底的现状相一致。从结构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0.8%)、新能源汽车产业(6.9%)、节能环保产业(6.2%)、海洋装备产业(35.8%)这5大产业的TTM利润录得正增,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环比和同比维度上均出现改善;而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这4大产业的TTM利润则保持负增,其中生物产业的降幅收窄。
盈利能力:战略新兴产业ROE有所下滑,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盈利能力领先。2024Q3,战略新兴产业ROE(TTM利润/净资产MRQ)录得5.9%,弱于全A非金融(6.2%)以及全A非金融油(6.0%)。相对24Q2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ROE水平进一步下滑,盈利能力不及上市公司整体。从结构上看,新能源汽车产业(8.7%)、节能环保产业(8.0%)、生物产业(6.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6.2%)的ROE相对靠前,而新能源产业(4.1%)、航空航天产业(4.1%)、海洋装备产业(4.6%)、新材料产业(5.0%)则相对靠后。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ROE相对24Q2略有改善,其余产业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环比回落。
现金质量:战略新兴产业营业现金比率优于全A非金融油,并且同环比均出现改善。2024Q3,战略新兴产业营业现金比率(TTM经营现金流/TTM营收)录得11.6%,高于全A非金融(9.3%)以及全A非金融油(9.2%)。同时,相对24Q2和23Q3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营业现金比率均出现改善,尤其是环比上提升了0.4pct,这在全A非金融油营业现金比率同比下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从结构上看,诸多战略新兴产业的营业现金比率高于1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3.4%)表现最好,但其相对于23Q3出现一定回落。新能源产业的营业现金比率(12.3%)较23Q3(14.9%)也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9.0%)、新材料产业(7.1%)、航空航天产业(-4.0%)则相对表现较差。
研发强度: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支出强度明显优于全A非金融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相对更强。2024Q3,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支出强度(MRQ研发费用/MRQ营收)录得4.0%,高于全A非金融(2.4%)以及全A非金融油(2.6%)。相对24Q2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研发支出强度基本持平,相对23Q3则进一步提升0.1pct。从结构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3%)、生物产业(5.3%)的研发支出强度高于5%,而新材料产业(2.0%)、节能环保产业(3.0%)、新能源产业(3.2%)、海洋装备产业(3.4%)的研发支出强度则低于4%。总体上看,战略新兴产业整体的研发意愿和研发强度相对全A来说都更加显著,侧面反映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
资本开支: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开支强度亦明显优于全A非金融油,这一点与相关产业强研发的特征相对应,但资本开支同环比均出现了走弱。2024Q3,战略新兴产业资本开支强度(TTM资本支出/TTM营收)录得9.8%,明显强于全A非金融(7.7%)以及全A非金融油(7.7%)。不过,相对24Q2和23Q3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开支强度均出现走弱,同环比分别回落了0.4和0.3pct,资本支出意愿边际走弱。从结构上看,新能源产业(20.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4%)的资本开支强度相对较高;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8%)、海洋装备产业(6.0)的资本开支强度相对较低。相较于24Q2,多数产业的资本开支强度出现回落,海洋装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则逆势上升。向前看,随着多方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开支强度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风险提示:测算误差;交易波动超预期放大;基本面超预期变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 融 街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